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冠“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

  • 新闻
  • 2022-12-28
  • 3594
  • 更新:2022-12-28 04:34:25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绝不是放开不管。

  另外,12月2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官网发布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措施共8项,第一项即为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

  关注 1

  调整为“乙类乙管”有何依据?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国家卫健委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加快推荐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绝不是被动地放开。”

  依据一是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李斌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重症率和死亡率低。国际和国内检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减弱,所导致的症状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

  依据二是人群免疫水平。李斌表示,我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90%以上。

  依据三是防控工作基础。李斌表示,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

  但李斌也指出,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关注 2

  调整为“乙类乙管”后防控会有何变化?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调整以后,在防控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

  在传染源发现方面,“乙类甲管”时,主要是通过风险职业人群“应检尽检”、风险区域的全员核酸筛查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

  在传染源的管理方面,“乙类甲管”时,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要实行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要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和隔离观察。实施“乙类乙管”后,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采取居家健康管理。

  在社会面的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社会面防控措施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实行“乙类乙管”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按照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明卡,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到社会面,对入境的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也不再进行抽验。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介绍,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将调整新冠病毒感染数据公布的内容,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公布的频次将根据疫情的情况作动态调整,最终回归到乙类传染病每月公布一次;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心网站定期公布,由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为主,调整为病例报告、核酸和抗原检测、哨点医院监测以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监测,特别是病毒株变异情况等综合监测。

  关注 3

  网传“白肺”与原始毒株、疫苗接种有关?

  近期公众反映,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CT出现“白肺”,有网友认为,可能与感染了原始毒株或者接种疫苗有关。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所谓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我国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是奥密克戎毒株。

  焦雅辉介绍,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口语化描述。正常情况下肺部由肺泡组成,肺泡里边充满了空气,进行CT或X线检查时,射线穿过肺泡,影像的表现应该是黑色的区域,但当肺泡里出现炎症和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时,肺泡被这些渗出液或炎性细胞填充,射线穿不透,在影像学上就出现了白色的区域,这并不是说肺脏的组织和实体变成了白色。随着这些渗出液的吸收、炎症的消退,白肺的表现会逐渐消退,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会回到正常的黑色区域。

  焦雅辉介绍,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炎症就叫白肺,比较严重的肺炎的表现才会出现白肺,一般来讲肺部白色的影像区域面积达70%到80%时,才能在临床上称为白肺。

  出现白肺之后,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或者呼吸窘迫,在这波疫情中主要是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才会出现,但占比非常低。此外,不仅新冠病毒,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像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包括大叶肺炎等细菌,这些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严重时都可以出现白肺影像学的表现。

  如何治疗“白肺”?焦雅辉介绍,主要是俯卧位通气,另外通过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ECMO等进行给氧治疗,同时加强原发病对应治疗,“白肺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可以好转。”

  关注 4

  调整为“乙类乙管”会不会冲击医疗资源?

  焦雅辉表示,国家卫健委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地方不断扩充医疗资源,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在扩充发热门诊医疗资源方面,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应设尽设。截至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同时,简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

  推行分级诊疗。要求城市以地级市为单位,划分网格化医联体,农村以县为单位组建县域医共体,为患者提供分层分级医疗救治服务。此外,还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多渠道增加药品供给。

  对于重症患者救治,焦雅辉介绍,一是扩容全国重症医疗资源。二是关口前移。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管理起来,根据健康风险等级来实施分级健康管理。这项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进行中。三是三级医院要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国家卫健委要求,对于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把急诊资源更快速地循环和周转起来,能够收治更多的重症患者。

  医疗机构床位资源方面,焦雅辉介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数总计561.6万张,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左右浮动。截至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18.1万张,也就是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有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当然,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

  重症抢救设备方面,焦雅辉介绍,截至12月25日,全国共有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床旁血滤机(CRRT)2.4万台,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5.8万台。

  “目前来看,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我们也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加大监测,同时要求建立区域协同支援制度,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焦雅辉说。  新京报见习记者 行海洋

  ■ 相关新闻

  北京疾控:近期社会面未发现原始株、德尔塔、XBB、BQ.1

  12月2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2022年第50周,北京BF.7变异株感染约占71%,BA.5.2变异株约占29%。德尔塔、原始株均未发现在京流行。

  问:目前北京市有哪些变异株?

  潘阳:近两个月来,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2022年第50周,北京市BF.7变异株感染约占71%,BA.5.2变异株约占29%。

  近期北京市社会面监测数据显示,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问:奥密克戎可能变为原始株吗?

  潘阳:北京市2022年至今的新冠病毒基因监测中没有发现过原始株,因此我们认为北京目前不存在新冠原始株的流行。病毒的变异有一定的科学规律,理论推算从现在的奥密克戎回复突变为原始株的概率非常小,全球也没有观察到类似先例。

  问:奥密克戎有免疫逃逸特性,未来可能二次感染吗?

  潘阳:鉴于北京市目前流行的两个分支均属于BA.5的子分支,进化距离较近,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度,两个分支的感染者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因此预计近期北京出现再感染的风险较低。

  但随着病毒变异、免疫保护衰减以及易感人群累计等因素叠加,预计随后的半年至一年内北京将存在人群再感染的风险,须持续开展新冠病毒监测,密切关注流行强度及疾病严重程度,适时调整防控措施。

  问:如果发生二次感染,症状是否更重?

  潘阳:现有研究显示,既往感染能够给人体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能力,预防再次感染。再次感染后,由于存在既往感染的免疫保护能力,临床表现一般可能轻于既往感染。

  但这种保护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同时在人群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且受到病毒变异等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研究数据也显示,与仅感染过一次新冠的患者比较,两次或更多次感染新冠的患者由于多次感染效应累加,会产生更高的累积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建议康复后继续采取佩戴口罩等合适防护措施,避免二次或多次感染的出现。

  问:北京如何开展新冠病毒监测?

  潘阳:疫情出现后,北京建立了多个新冠病毒基因监测网络,以发现病毒变异的规律,早期识别发现变异株。利用该监测网络,在2020年、2021的境外输入病例中陆续发现了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北京是最早发现某些变异株的地区之一。

  目前北京市运行中的有针对门诊轻症病例、住院重症病例、聚集性疫情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的四类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网络。

  根据病毒流行情况、病毒变异情况,监测网络还会在运行中持续优化调整。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国家移民管理局:

  明年1月8日起有序恢复受理审批出国旅游护照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适应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障促进中外人员交流交往,国家移民管理局自2023年1月8日起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现公告如下:

  ●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

  ●恢复受理审批外国人申请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发,停留证件签发、换发、补发,居留证件签发、延期、换发、补发。申请人确有紧急需求的,可循加急程序办理。

  ●恢复口岸签证签发,恢复执行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依法签发临时入境许可。

  ●恢复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恢复签发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

  ●逐步恢复陆路口岸(通道)客运通关,有序恢复陆路口岸、边民通道旅客、边民出入境,边民通道按照有关规定恢复开通,依法实施出入境边防检查。

  ●恢复毗邻港澳口岸边检快捷通道,持内地居民往来港澳通行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等符合条件的出入境人员可经边检快捷通道通关。

  ●逐步恢复水运口岸客运通关,允许符合条件的水运口岸恢复客运班轮旅客出入境,试点恢复国际邮轮旅客出入境,依法签发登轮、搭靠证件,对符合入境条件的外国籍船员依法签发临时入境许可。取消“不登陆、不登轮、不搭靠”管理措施。

  ●继续运行空港口岸重点货运航班“绿色通道”、陆路口岸和边境检查站重点物资车辆“快速通道”、水运口岸“边检登轮码”网上自助办理等便利措施。

  ■ 影响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有序恢复

  明年春节或迎首个出境游小高峰

  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优化了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的措施。

  多个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消息发出后,国际机票搜索量显著增长,但机票价格仍处高位。民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旅游签证办理政策顺利落地,2023年春节将有望迎来出境游小高峰。与此同时,国际航线航班量将持续得到释放,票价可能出现先升后降的走势。

  旅游从业者将“重拾”出境游

  12月27日一大早,经营一家旅游门店的陈女士发了长长的一串微信朋友圈动态,内容不乏春节国内游线路推荐,更多的则是对于出境游的期待,她在朋友圈中兴奋地表示:“终于看到即将恢复出境游了。”她告诉记者,12月26日晚间公布的新政策让她的朋友圈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我有很多朋友从事出境游,受疫情影响,出境游停摆了近3年。现在终于看到好消息,大家都准备重整旗鼓,再把出境游业务‘捡’起来。”

  陈女士的信心来源于12月26日晚间公布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其中提到,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12月27日,外交部官网发布《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第六条也提出,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本着试点先行原则,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国际机票预订量迅速增长

  对于很多有出境旅游和出境商务需求的公众来说,《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还带来了多重利好消息,其中提到,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者即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检测结果转阴后再来华。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的措施。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工作,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

  这一消息极大地推动了旅客的出游热情。从各平台的数据来看,机票搜索量、预订量迅速攀升。去哪儿网平台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后一小时内,国际机票预订量增长5倍,出发时间集中在一月中旬至二月初,热门目的地为东京、首尔、曼谷等。去哪儿网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一周前,就有旅客提前“囤”了国际酒店,泰国、菲律宾和法国的预订量环比上月分别增长7倍、3倍和1倍。

  航班管家APP数据显示,从消息发布至12月27日9时,国际航班搜索量比前一日增长超6.3倍,其中出境航班搜索量超6.8倍,出境航班热门目的地Top3分别是韩国、日本、泰国。

  飞常准数据监测显示,截至12月27日10时,春节假期国际机票搜索量增长3倍,“五一”假期增长6倍。

  从机票价格来看,飞常准数据显示,目前国际机票价格暂无明显波动。12月以来,出境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为7600元,入境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为9800元。记者在去哪儿网平台查询发现,目前中欧、中美等长航线机票价格仍然较高,飞往日本、韩国、东南亚航班等座位供应充足的航线,仍有低价票在售。

  国际航线票价或先升后降

  沉寂了近三年的出境游何时迎来出境航班、出境游客高峰?民航业内专家林智杰表示,外籍人士来华签证便利,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特别是入境免隔离政策,将推动国际客运市场需求爆发式复苏。同时,正式宣布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意味着国际航班已无疫情防控政策限制,将推动国际客运航班数量快速恢复,“政策于供需两端而言都利好国际航线市场”。

  他进一步表示,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率从今年5月的2.5%,回升到目前的7.8%,花了半年的时间,预计明年上半年“回血”速度将至少翻倍。对于航司来说,票价可能出现先升后降的走势,后续国际市场收益将进一步下滑,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也将有所缓解。预计国际市场2024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如果旅游签证办理政策顺利落地,预计元旦出境游开始恢复,春节有望迎来出境游小高峰。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认为,出入境政策调整有利于促进国际航班有序恢复,但受限于国际航班编排审批,航班供给量不会大幅增加,“目前计划航班数量仅400班,即使全部执飞也仅仅达到2019年的10%,机票价格仍处于高位。”但他同时表示,自12月8日发布“新十条”以来,往返中国的直飞国际航班持续增多,包括上海-哥本哈根、合肥-法兰克福、杭州-吉隆坡、深圳-曼谷、首尔-成都等往返航班的恢复势头可喜。

  飞常准国际机票分析师王毅表示,短期内国际航班量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国际航线运力会逐步释放,预计在明年暑期会有很大的改观。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