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著名经济学家曹凤岐:我有一个思想——传、帮、带年轻人

  • 新闻
  • 2023-01-04
  • 1581
  • 更新:2023-01-04 12:32:33

  “我还想多做一些事情。”这是曹凤岐的心中所念,也是他本人的行动所在。

  2022年12月21日,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金融学家,中国股份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贡献者曹凤岐逝世,享年77岁。

  听到这一消息,不少金融圈知名人士发文悼念。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4级金融硕士杨德龙撰文悼念,文中写道,“对我来讲,曹老师既是高人、贵人,还是亲人,不仅教授我知识,还教导我做人,曹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要德才兼备,济世安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峥亦在朋友圈悼念并高度评价曹凤岐,“曹老师是高山仰止的学术泰斗,是宽厚慈祥的教授师长。感恩曹老师的教诲、帮助和提携。曹老师虚怀若谷,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爱戴。先生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敬爱的曹老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终生教书育人的曹凤岐,一生桃李满天下,据了解,曹凤岐名下指导的硕士、博士、博士后、MBA、EMBA、访问学者等有300多人。粗略统计,其教过的学生起码有上万人。

  2021年4月,在曹凤岐获得“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时,其教授学生代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曾表示,曹凤岐教授有真知灼见,知无不言、知行合一,他对我国股份制改革进行了最早、全面且系统的论述,并参与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从理论到实践,推动了产权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曹凤岐教授的研究并不止于股份制,涵盖了多个金融领域,这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是北大的精气神,是光华的精气神。

  “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但我认真做每一件事,而且凭良心做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曹凤岐在回忆录《坦荡人生无悔路》中总结,自己共取得了六大成绩,一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二是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三是参与起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四是参与金融体制、银行体制、资本市场改革,尤其是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参与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建立;六是退休后设立了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奖励和资助师生。

  桃李满天下

  “教过的学生起码有上万人”

  曹凤岐于1945年7月12日生于吉林省松原市,1965年进入北大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后便开始了四十余年的金融教学、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之路。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回忆人生,我最大的成就并不在于我学术做得如何,而在于我做了北大的教授,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子弟,这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满足。”曹凤岐在回忆录中表示。

  据了解,多年来曹凤岐名下指导的硕士、博士、博士后、MBA、EMBA、访问学者等有300多人。“如果算上早年我指导过论文的本科生、当过班主任的班级的学生,加上系统听过我一门以上课的学生,跟我一起研究项目、编书、编辑《光华管理通讯》的学生,教过的学生肯定比孔夫子的3000弟子要多得多,起码有上万人。”

  在学生心中,曹凤岐是高人、贵人,还是亲人,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深受学生爱戴。

  其学生张峥教授在朋友圈悼念并高度评价恩师,“曹老师是高山仰止的学术泰斗,是宽厚慈祥的教授师长。感恩曹老师的教诲、帮助和提携。在博士班课堂里,我们跟曹老师学习货币金融管理和中国资本市场,领略开创性的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体会知行合一的学术研究境界。印象最深刻的是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让我们深入理解了中国金融改革适配于经济改革的底层逻辑。在曹老师带领下,学院开创光华金融学科;在他的支持下,金融系推动本科课程改革,设立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听曹老师讲故事(讲述学院历史、学院金融学科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是金融系团建的经典内容,老中青同事围坐于曹老师身旁,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大家庭的气氛欢乐祥和,让我们深切感受老一辈学者的治学、敢当,以及对后辈的关怀!曹老师虚怀若谷,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爱戴。先生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敬爱的曹老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公开资料显示,曹凤岐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亲历并推动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创办,为北大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壮大,付出了满腔心血。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发布题为《股市尚未振兴,良师离我而去》的文章悼念曹凤岐,曾与曹凤岐在工作中多有接触与合作的他给出高度评价,“曹老师学术观点鲜明、为人正派,他辅佐厉以宁老师对北大光华学院的风格,以至今天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中国股市走到今天,是一代人接一代人,这个接力棒接过来走到今天的,吃水不忘掘井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和曹凤岐这样的老师付出的辛勤努力分不开。”

  倾注心力编写教材

  启蒙和普及证券市场知识

  1970年,曹凤岐留校工作,彼时主要担任办公室的工作,直到“文革”结束后,其从行政工作毅然转向教学岗位。

  当时中国的教育百废待兴。1977-1978年,厉以宁、张培刚、胡代光等教授开了“西方经济学流派批判”的系列讲座。当时许多人从这个系列讲座中开拓了眼界,并下决心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曹凤岐便是其中之一。

  彼时,曹凤岐找到时任北大经济系主任的陈岱孙先生解惑,陈岱孙说“北大经济系已十多年没有开过金融的课程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憾,你要搞金融方面的教学工作”。但曹凤岐本人并没有系统学过金融,随后其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进修金融课程。

  1978年到1979年,曹凤岐跟随黄达、王传伦、周升业、陈共、安体富等教授系统学习了《资本主义信用与货币流通》《中国财政与金融》这两本书,学习了财政理论、货币理论、财政金融综合平衡理论。

  1979年,曹凤岐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1983年开始单独开设“货币银行学”课程。这也是其倾注心力编写教材的开始。几十年来,曹凤岐出版了专著、教材二十余部。

  据其在回忆录中描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学文科教学多年来很少有自己的教材,尤其金融学教材更少。由此曹凤岐出版的多本教材被多所高校选用,也成为不少金融学子学习金融学的启蒙教材。

  1989年,曹凤岐编写的教材《货币金融学》出版,是其研究金融十年的集大成之作,据说是全国第一本叫这个名字的教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发展,我上课的课名从传统的‘货币银行学’已经改为‘货币金融学’。”曹凤岐表示,该教材从出版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高校都使用这本教材。

  1994年,曹凤岐出版的《证券投资学》起了启蒙和普及证券市场知识的作用,还有同贾春新合著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一书影响深远。前者是基于当时中国证券市场才开设几年的大背景,很多学生对证券市场、证券交易很不熟悉和了解;后者则基于中国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的大背景。

  此外,曹凤岐2008年出版的《货币金融管理学》同样深受其广大硕士和博士生的欢迎。在这本教材中,曹凤岐明确提出广义金融的概念。据了解,该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叫“货币金融管理学”的教材。

  曾亲身推动我国股份制改革

  “我正好处在伟大的改革年代”

  曹凤岐的一生,成就不止荣誉不断,教学、编写教材之外,他还曾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1992年7月我们开始起草《证券法》,一直到1998年才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用了六年半的时间。这部法律的实行对规范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很大的积极作用。1999年,我们又开始起草《证券投资基金法》,这部法律在实施和修改后,对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是一个很大的规范。”曹凤岐表示。

  此外,曹凤岐曾主持国家和教育部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曾被聘为北京大学“叶氏鲁迅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十大中华经济英才”、“首届北京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奖特等奖”、“2020—2021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不过,曹凤岐将其的贡献归结于自己所处时代的馈赠。他表示,我之所以在金融理论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观点包括政策建议,主要是我在开始搞科研时,刚好赶上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正好处在伟大的改革年代。“所以,我才能如沐春风、如鱼得水,做出了一些成绩。”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曹凤岐不断为经济改革的发展鼓与呼,较早地提出银行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提出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理论。

  1979年12月,曹凤岐的第一篇著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银行的作用》发表,彼时该文章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而这篇文章也使其成为国内较早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学者之一。

  曹凤岐教授还是最早提出在中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学者之一。从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时间里,曹凤岐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上连续发表了10篇论述股份制的文章,被称为“十论股份制”。

  他自己也曾表示,自己在改革开放之中最重要的改革有两个,一个是股份制改革,一个是金融资本市场的改革。

  曹凤岐认为,经济学的重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发展经济,造福于民。“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经济改革的理论与方法,是每个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多次申请延缓退休

  “我还想多做一些事情”

  “溪流只为江海阔,千回百转奔前方”。2008年6月,已经到了北大规定的退休年限的曹凤岐仍旧心系工作,申请延缓退休至65岁(即2010年6月底)。随后又于2010年再次提交申请,但最终只延缓至当年年底。

  2011年,曹凤岐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彼时,他写下一首《退休有感》,其中说道:尽心教育四十载,力推改革三十秋。事业有成良知在,功德未满憾事留。廉颇虽老尚能饭,吾辈伏枥任白头。

  值得注意的是,随后学校又返聘了两年,直到2013年6月底曹凤岐才正式退休。

  “我一直申请延长退休,为什么呢?”曹凤岐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像老中医一样,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越有经验,也许会做出更多的事情。比如,63岁退休后就不能再带博士、硕士,也不能再承担研究机构的领导职务,他觉得实际上是一个人才的浪费、资源的浪费。

  在退休后,曹凤岐多次公开表示,自己想尽所能继续再做些事情。“我还想多做一些事情。教了一辈子书,搞了一辈子科研,退休以后一下子什么都不做了,还真有点不适应。”“我今年75岁,身体多病,但我还有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思想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保守、不落后,能为经济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退休以后,曹凤岐继续为MBA、EMBA、各种短班进行授课,还继续举办各种金融的和经济的讲座、论坛,例如解读十八大报告、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坚守在一线的曹凤岐,多次就中国股市的发展建言献策,不少投资者深受启发。2014年底和2015年初,他最早提出“中国股市的春天到了”,并在随后提醒散户赶快退场,2018--2019年股市波动时,他再度发表文章和讲话鼓励投资者充满信心。

  此外,2011年,他设立了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用以奖励金融界的优秀人才,资助困难学生。截至目前,该基金持续每年资助十几位同学,且不断加大力度和覆盖面。

  “现在我老了,但我自己是人老心不老,有病似无病。”“我还有一个思想——传、帮、带年轻人,这是促使我继续努力、继续前进的动力。”他曾告诫年轻人,你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你们现在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到2050年大概最多是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你们非常幸运和光荣,能亲手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了那一天,希望你们“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受过挫折,也有过辉煌,但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一个历练。回顾人生,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无怨无悔。”曹凤岐在自己回忆录的结尾写道:“我是一颗蜡烛,在我能够燃烧时,我尽量拨亮烛心,让它发出更多的光和热;当蜡烛的光开始暗淡时,我用它点燃更大的火把,点燃一把长明灯,让它继续发光发热。”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