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钱伟长早年的体育运动(钱伟长的体育故事)

  • 体育
  • 2023-01-02
  • 1965
  • 更新:2023-01-02 11:20:31

本文目录一览:

钱伟长简介200字左右

你好!

简介:钱伟长(1912.10.09—2010.07.30),男,汉族,江苏无锡人,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

他是世界著名的杰出华人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等。

他先后担任中国多所名牌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名誉校长,校董事会董事长,名誉董事长,并且曾连续4届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可惜钱老已经去世,由其儿子代为领奖。

望采纳谢谢!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伟长简介

建国初期力学专家啊,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中国科技界的“三钱”

钱伟长(1912.10.09—2010.07.30),男,汉族,江苏无锡人,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

1931 年至1937 年在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36 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40年至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42年至46 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1946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1949年至1983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波兰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常委。出席活动(20张)

1983年至1987年任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7年至199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钱伟长还担任暨南大学,漳州大学、沙洲工学院的名誉校长,并任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侨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还任美国《应用数学进展》、《国际工程科学月刊》,荷兰《分析和设计工作中的有限元》,英国《薄壁构件》,乌克兰《应用力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辞海》副主编;重庆出版社《现代化探索丛书》主编;科学出版社《应用数学和力学丛书》主编。

钱伟长因病于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荣获2010年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个人成就

世界著名的杰出华人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等。

他先后担任中国多所名牌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名誉校长,校董事会董事长,名誉董事长,并且曾连续4届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可惜钱老已经去世,由其儿子代为领奖。

早年经历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

家庭,是国学大师钱穆的亲侄——“伟长”这个名字就是钱穆给取的。

起先,他就学于家乡的七房桥小学,后来由于家乡失火,他又陆续进过荡口镇的三所小学,但学习时断时续,时间都不长。13岁时,他来到了无锡,先后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读书。16岁,父亲病逝,随钱穆在苏州上学读高中。学习到了数理化和西洋史,之后就一直跟随着叔父生活,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严晓帆、西洋史老师杨人缏、中国史老师吕叔湘、地理老师陆侃舆,都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文学课则由他的叔父钱穆任教。

步入青年时期的钱伟长文史成绩优异,在18岁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那年的高考在报考大学时,被清华、交通、浙江、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1931年获得了化学家吴蕴初为母校无锡第一中学设立的“清寒奖学金”,他按照叔父钱穆提议,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钱伟长也通过勤奋学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获高梦旦奖学金,跟随导师吴有训做光谱分析。曾参加一二九运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北平沦陷后在天津耀华中学任教近一年,1939年赴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并与孔祥瑛结婚。

留学经历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他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194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1942年他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早期工作经历

抗日战争结束后,钱伟长于1946年5月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8年受钱学森之邀准备去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终因其拒绝放弃中国忠于美国,未获得签证未成行,期间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学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1950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部长。

1951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并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

1952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缅甸、印度。

1954年至1958年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

1956年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与钱学森等创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委会主任、波兰科学院院士。参加了波兰的力学会议、布鲁塞尔的国际力学会议。

1957年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钱伟长的有关事迹有那些?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但一开始效果很不好,每周课堂测验,他一连七个星期都不及格。

物理系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由吴有训亲自讲授普通物理。他劝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吴有训知道钱伟长的英文底子薄,特地找来一本中译本物理讲义,便于他查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八十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四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当时物理系教授周培源、萨本栋、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五位,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系里经常有研讨会,时有欧美著名学者诸如玻尔、狄拉克、郎之万等人,来访问演讲。学生们有缘与大师交流,洞悉了物理学最前沿的景观。在吴有训、叶企孙等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还选学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诸学科。

1935年钱伟长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是与同学合作的《北京大气电的测定》,是年六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物理学年会上宣读。这是中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也是钱伟长开始科学研究的开端。

毕业后不久,中央研究院南京物理所招考一名实习研究员,钱伟长前往应考,被所长丁西林录取。同时他还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导师仍为吴有训教授,主攻X光衍射。

艰难出国

“七七事变”的爆发,扰乱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事业,也暂时中断了钱伟长的学习。清华大学迁到了昆明。为了筹集路费南下,钱伟长在天津教了一年中学物理课。

一年后,钱伟长和四个朋友一起,乘船经香港、越南海防,再从河内经滇越铁路,于1939年初到达昆明西南联大。

刚到西南联大,钱伟长就得到了执教的机会,此时他也遇见了该校中文系四年级女生孔祥瑛。这年七月,钱伟长参加中英庚款基金会第七届留英公费生考试被录取。孙祥瑛正巧大学毕业,两人决定结成终身伴侣。8月1日结婚这天,清华文科方面由朱自清出面,理科方面由吴有训出面,分别担任主婚人和证婚人。

刚结婚的钱伟长准备去读“庚款”的研究生。1939年9月2日,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赴英客轮扣作军用,钱伟长等学生的留学计划也被迫延期。

在返回昆明等候通知的时候,钱伟长借到一本《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不仅板、壳分开,而且各种不同形状的板壳有不同的方程。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苦苦埋首数月,他用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居然获得了前所未闻的统一内禀理论。

3个月后,钱伟长再次出发,准备去加拿大深造——由于战争爆发,许多英国的名教授都逃难到加拿大去了。

在上海英租界接学生们上船后,中英庚款的负责人把护照发给学生,护照上有日本的签证。钱伟长回忆说:“他倒是好意,说你们过日本的时候啊,息船3天,没事可以到横滨去玩玩。”但留学生们不愿领情。

“日本占领我国领土,我们受了那么多苦,还签证跑那里干什么?当场有留学生就把护照扔进黄浦江里了,22人全下船了。结果负责中英庚款的那位英国人自己承认错了。他说我们不懂得你们中国人的爱国心,你们先回去再说。”

1940年9月,钱伟长第三次出发,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艰辛的留学生涯。这也是多伦多大学首批接受中国研究生。

钱伟长跟随的是应用数学系的辛祺教授。师生第一次见面,辛祺教授就发现自己和钱伟长都在研究“弹性板壳的统一内禀理论”,只是导师宏观,学生微观而已。尽管当时所得到的结果还不能统一,但深信既是同一实质,必将能统一。也就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即决定师生分两段写成一篇论文,投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祝贺冯·卡门教授60岁诞辰。

祝寿论文集于1941年夏季刊出,共24篇论文,作者均为“二战”时集聚北美的知名学者,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铁木辛柯、科朗等,钱伟长是唯一的中国青年学子。这一成绩增加了钱伟长的知名度。经过一年努力,钱伟长打通了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通道,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学界新星

在留学生涯刚起步的时候,能写出一流的论文,这让钱伟长树立了自信。同时这位论文集中唯一的青年学生,也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两年后,在他的欢迎下,钱伟长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航空工程系。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伟长完成了有关水轮机曲线导叶的实际离角计算和变扭的扭转问题的研究。1943年6月钱伟长在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后,正式参加加州理工大学哥根海姆实验室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冯·卡门同时也是钱学森、郭永怀和林家翘的导师。钱伟长和钱学森等人朝夕相处,彼此研讨。十几年后这些人都成了中国航空事业的栋梁。

钱伟长主要从事弹道计算和各种不同类型飞弹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他通过反复研究和计算,首次提出判明人造卫星在天际运行的轨道由于能量消耗,每绕地球一周将降低多少高度的简便计算方案,以及火箭弹道的微分修正等,在初期的人造卫星轨道计算上做出了贡献。他还完成了有关于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弹型设计、高空气象火箭研究。

1944年夏,由于钱伟长在航空研究上的成就,他成为美国航空科学学会正式会员,并在得克萨斯州白沙试验场进行下土式火箭发射实验和液体火箭发射实验。同年秋,他在美国航空工程学会上宣读了《超音速对称锥流的摄动理论》,这是国际上第一篇这方面的论文。美国应用数学季刊这年分三期连载了钱伟长的博士论文的基本部分。其中一个重要方程,还被称为“钱伟长方程”。

1943年至1946年期间,钱伟长也参加了火箭现场发射试验工作等。同时他还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变扭的扭转和水轮机斜翼片的流动计算,以及超音速的锥流计算等重要研究课题。

钱伟长用一种巧妙的摄动展开法,给出高速空气动力学超音速锥流的渐近解,大大改进冯·卡门和N.B.摩尔给出的线性化近似解。过去,人们在渐近序列中一般是采用幂级数,钱伟长拓宽了渐近序列的范围,引入了对数函数,这对摄动法是一项重大突破。50年代之后,这项成果才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1946年,钱伟长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一文。冯·卡门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弹性力学论文。这几年,确实是钱伟长的科研多产期。他成了冯·卡门的得力助手,一颗科学新星。

奠基力学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他渴望回国效力。他如是描述当时心里的矛盾:“我爱国吗?干吗有本事为外国人服务呢?”

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面的六岁孩子为由,要求回国探亲。1946年5月6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1946年8月,钱伟长来到清华大学,眼前的景象让他吃惊。母校已经四壁皆空,门窗全无,到处都是如山的垃圾。抗战胜利后,在复校的师生到来之前,国民政府委派官员在此接管了三个月。

“他们把门窗弄下来,拿到市井去卖。”钱伟长说:“接收大员把学生床和图书馆的书都拿去卖了。”

钱伟长只得自己掏钱,把图书买回来。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钱伟长几乎承包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工学院的基础课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物理系的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还担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等审稿工作。教学之余,钱伟长继续在润滑理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等领域研究,撰写并发表了8篇有影响的论文。

1949年,钱伟长导出了润滑问题的高阶雷诺型方程,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变分表达式,从而使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他的成果可用于计算润滑轴承问题,计算结果正确可靠。这是润滑流体动力学一篇经典之作。

1949年3月,从内战中恢复的清华大学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叶企孙任主任,钱伟长为副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钱伟长被任命为纯工科的清华大学教务长。1956年钱伟长又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仍兼教务长和力学教授。

1951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钱伟长就兼任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钱学森回国后建立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钱伟长又兼任了副所长。1955年中科院学部成立,钱伟长成了第一批被选聘的学部委员。

“三钱”的称号,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1954年至1956年,钱伟长花大量精力,参与周总理领导的制定自然科学12年规划的工作。

当时钱伟长等人经过讨论,提出了6项内容,即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因为前两项作为国防尖端项目,由国家另行安排,因此后四项成为了国家“四大紧急措施”。规划研讨会上,钱伟长的意见,总能得到钱三强、钱学森两人的支持。周总理把他们称为“三钱”。

1954年,钱伟长和他的学生合著的科学专著《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出版,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运用系统摄动法处理了非线性方程。“钱伟长法”被力学界公认为是最经典、最接近实际而又最简单的解法。在第二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奖。1956年他还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凭借着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钱伟长,和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多才多艺

1957年初的一篇文章,让钱伟长吃了二十年苦头。

钱伟长于1957年1月3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这篇文章引起的争论,在当年6月的“反右”运动中,给钱伟长带来了麻烦。他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一切职务。

1964年,他写了一篇论文——《关于弹性力学的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在板壳问题上的运用》,投递给《力学学报》,被以“不宜发表”为由而退稿。4年后,日本学者鹫津久一郎在书中表达了相似的论点。而1977年钦科维奇的《有限元法》一书对之明确论述,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这让钱伟长惋惜不已。

很快,钱伟长得到了一个周恩来派给的任务——研究坦克电池。“当时我们的坦克吧,开着开着就开不动了,”钱伟长说,“因为电池的耐力有限。我当时做的是锌氧电池,目的是研究出来坦克专用。”

钱伟长除了学生时的一点化学基础,并不懂电池。但他骑着一辆自行车,不管天冷天热,跑遍了北京市所有跟电池有关的单位。他查了三百万字的资料,大概研究了一年多一点,高能电池研究出来了,比美国通用公司的产品性能更高,他协助建立了一个锌氧电池厂。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钱伟长说,“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我不理。”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

新来的“老校长”

1978年,钱伟长感到无比振奋。他在当时出版的一篇论文集的序言里写道:“我力图夺回已经失去的良好岁月,日以继夜地工作。”

钱伟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力学研究中。当时,有限元方法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钱三强的变分理论就是有限元方法的基础。1978年,钱三强进一步讨论了广义变分原理在有限元方法上的应用。他多次开设变分法和有限元的讲座。在1978年恢复研究生和建立学位制度之后,摄动法、变分原理和有限元的应用成了研究生论文中的一种时髦。

1984年,钱伟长建立了无条件的广义变分原理。把固体力学中变分原理方法推广到粘性流体力学,奠定了流体力学中有限元方法的基础。

在科学事业得以继续的同时,他又被加上了教育的重担。他被任命为上海大学的校长,这个职位保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办一所好大学,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是钱伟长一直感兴趣的。1983年,他来到上海工业大学(后来的上海大学),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个学校已经两年没有校长,全校的学生不足千人,被上海人称为四等学校。

但钱伟长不怕,他提出要拆除四堵墙。——他想打通学校和社会、教与学、科研和教学、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隔阂。

“你可能想不到,上海大学新校区规划的草图是钱先生画的。”钱伟长的助手周哲玮清楚地记得,钱校长拿着比例尺,画出了上海大学新校区的设计概念。

1992年,钱伟长在全国率先推行学分制,几年内竟风行全国。二十多年来,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上海大学,从原来只有800名学生,发展为目前的在校学生三万人。在近年全国30多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优中,上海大学名列第一。

钱伟长被称作“义务校长”。因为他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也没有享受过校长的福利。但这位“终身校长”却成为了学者的楷模。70多年来,无论是从事科研或教育,钱伟长的原则只有一个。“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他说,“强大要力量,这力量就是知识。”

名门望族:钱氏(千年家族至今30代)

钱氏家族是千年家族,两浙第一世家。历经千年,人才辈出,极为罕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长三角的千年发展提供了治家理念、人生境界与智慧的巨大启迪与升华。江浙一带经济文化非常发达,1000多年前江浙一带就已经很发达了。

钱镠 是吴越王,有13州,定都杭州。开始做城市规划,要考虑是否填平西湖。

钱镠认为: 西湖 是杭州老百姓的西湖,世世代代要靠西湖的水来生活和灌溉农田,如果填平西湖就成了无水的国王。

治理西湖钱镠采取了三种措施:

1)组建千人的队伍,重建西湖的水路;

2)保境安民的政策:不再攻打其他国家,专心富民。

3)广开言路,礼贤下士。

2、家训对家族的影响可以持续多久?( ,参考钱氏家训: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礼,如遇真主宜事归附( 纳土归宋 )。

钱留在61岁当天,专门为家族定下 《武肃王八训》 :个人、家庭、社会到国家,爱国爱民,又有高度,真诚务实,深远洞见。

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是在没有人才的情况下兴盛起来的。

家族的传承是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人才。 培养孩子 才是家族传承的关键。每个大家族都是因为人才的出现,得以让家族生生不息的。 人才的级别 决定了家族的兴盛。 人才 才是传承的关键,家中孩子是否成才是家族传承的关键。

钱氏家族俊彦辈出,代有英才,人才起点高,而且境界高。家中只要出现一个人才就会出现多个人才,这才是家族真正的传承。前世将 家风礼教 放在传家当中,最重要的法则当中。 钱氏家族的后人都爱读书 ,而且都要读好书,他们深知读书不仅仅能增加知识,更容易让子孙后人能够更容易地进入社会的上层圈子。钱惟寅说:“ 平生惟好读书,坐着读经史,卧着读小说,上厕时读小词,盖未尝释卷也。 ”

孩子身上的贵气就是孩子身上的书香气。 书香门第 的建立是从整个家族爱读书开始。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 思想境界 。

一个人提升境界最好的方式是读书。 在书中我们可以碰到很多人,而这些人人生境界很高、品味很深、可做我们的榜样,书中人是从百万人当中挑选出来的,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保留至今,比如孔子,孔子至今已有2600多年。

欧阳修用零碎时间读书:枕上、厕上、马上。

钱穆说:任何一个人都可提升人生的境界,只要肯读书跟聪明度没有关系。

小结:钱氏 透过读书 ,提高境界的同时,又让钱氏的后人进入社会的上层圈子,伴随境界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又同时非常注重家庭教育,难怪钱氏千年不衰。

钱学森:衣服能穿就穿,能用就用。这里有生活和处世的智慧,隐含一个人更高的精神追求。

人生选择其实就是价值观的排序问题,人有不同的追求,就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

人生的价值观有:吃喝玩乐、爱恨情仇、名、利、健康简单的生活、自我实现、人生的功德、友好的精神境界。

头脑和心灵不一致。 头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但我们内心当中也不一定情愿去做,但仍会遵循我们内心的决定,会去做一些事情。

一个人内心当中真正的追求,才是一个人 呈现在外面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感知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凡是坚持不了的真正原因,都不是因为懒惰,而是我们内心价值观排序的问题。

看一个人做出的选择,可以猜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境界。

钱氏钱镠奠基。一个家族的价值观排序决定后人的人生方向和人生选择。

什么叫力量?表里一致。 内心想明白,那么写出来的家训在行动中才有行动,人会行动出内心真正的想法和追求,家长如果说的和看到的不一致,孩子就学会了表里不一致。

存心谋事不能违背规律和正义 。言行举止都应不愧对圣贤教诲。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应当珍藏。

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务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

只知往前走的处境会越来越狭窄,懂得回头看的见识会越来越宽。

花丛密布、柳枝环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

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

能够改正过错天地就不再生气,能够安守本分鬼神也无可奈何。

熟读古诗才会根基深厚,了解历史才会谈吐不凡。

擅长写作才能有丰富着做蓄养道德,才能有大的福报。

想要营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须建立适当妥善的规矩。

里里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齐干净。长幼之间的顺序伦理要谨慎严格。

对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欢,对妯娌兄弟要和睦友爱。

祖先虽然年代久远,祭祀也应该虔诚。子孙即便头脑愚笨,也必须读书学习。

娶媳妇要找品德美好的女子,不要贪图嫁妆。嫁姑娘要选才德出众的女婿,不要羡慕富贵。

家庭富足时要帮助家族中人设立免费的学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饥荒时要救济亲戚朋友筹备施舍的钱粮。

用忠实厚道传承家业,就能够渊远流长。

用诚信结交朋友,把恩惠遍及相邻:救济寡妇、怜惜孤儿、尊敬老人、关心小孩、救济受灾的人民、接济紧急的需要、为人排除危难,化解矛盾纠纷、架桥铺路方便人们行走、开河造航帮助人们通渡。

新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储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个人成见要全部去除,公众利益要全面提倡。不要看见利益就动心谋取,不要见人才高就心生妒忌。

小人固然应该疏远,但一定不能公然成为仇敌。君子固然应该亲近,也不能失去原则一味追随。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保护节操像玉一样洁白无瑕。

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护百姓,像对待自己的仇敌一样去剪除蠹虫。

管理属下要严格,体恤百姓要宽厚。官员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点辛苦,百姓就能得万倍的恩惠。

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谋取利益,得在当前一时当然也要谋取。得在千秋万代,更要谋取。

才智出众的人,能使国家强盛,不过是汇集了大家的智慧。

极端无知的人会败坏国家大事,只因为总喜欢自以为是。即使聪颖明智,也要以愚笨自处。即使功高盖世,也要以谦让自处。即使勇猛无双,也要以胆怯自处。即便富有天下,也要以谦恭自处。

朝廷中要把培养刚正气节作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养元气生机作为根本。抓住生财根本,努力节约开支,国家就会富足。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国家就会强大。新办学校培养人才,国家就会昌盛。与邻邦交往,遵守道义,国家就会安全。

钱伟长小学和初中没有入正规学堂,一直跟国学大师叔叔钱穆读书。高中以文史几乎满分、物理15分、身高1.49米,后两项都低于清华下线入学。

大学入学想弃文从理建设国家,系主任被感动说:如果你理科一年后能上75分就转到物理系里面来。

毕业时钱伟长身高1.65米、清华著名的体育健将、物理全系第一。钱传长由文转理,努力学习摸索发现了学科秘密:理科重理解和思考,独立思考很重要。

每天读书早起的同学,还有华罗庚。钱伟长和华罗庚在数理界都是差等生,通过四年的努力和拼搏,最后成了系里面最好的学生。

钱伟长从小体质差,进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离清华大学的入学标准还差一厘米,身高和物理成绩都打破了清华入学的下线。测量身体指标:肺活量不足,篮球怎么投都投不进?篮框起步非常的艰难。

后来钱伟长成为清华大学越野队五连冠成员,毕业时身高达1.65米,长了16厘米,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是出名的体育健将。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的代言人。大学毕业读研究生,然后成功出国,成为了当时美国最顶级的科学家,美国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的门下与同一家族的钱学森做同学。

在奇迹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拼搏,建立孩子的人生志向和动力,多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是我们父母要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运动+家务+勤俭。 避免孩子眼高手低:说得很好,但不会做。

钱伟长的体育老师马老师:体育运动不仅是锻炼体能的,更重要的是,要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要带着脑袋来锻炼,重视自己的缺点,不断努力,克服缺点,战胜自我才能得到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发挥所长就能提高成绩,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遵循这个原则。这就是 自强不息 。 不息 就是一辈子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坚持战胜自我就能成功。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在哪个年龄段?不管在哪个年代?只要用心用功,努力拼搏,每个人都是奇迹。

意志力的训练 可以简单的从做运动开始,或者在家里做家务,开始大人也可以以身作则做给孩子看,不是说给孩子听,我们相信上天会眷顾足够努力的人。我们可以把这个观念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在自身的努力当中,不断地创造奇迹。而父母来讲,我们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我们有人生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不断通过努力,人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因此而不同。

2012年钱镠诞辰1160周年,钱氏在临安举办公祭,500多位钱氏后人一同参加,继承家学、永守箴规。

家训是教导家族子弟的教材,让家族子弟有好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钱氏兄弟之间的和睦,夫妻之间的和谐。

1)为婚姻须择门户,在娶妻和嫁女当中一定要争取美满的对象。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与人在一起,真的不是偶然的,人与人在一起需要有三种感觉:熟悉感、归属感、配得感。 只要符合这三种在一起,就会非常自然。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以暗藏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取向的因素在里面。

送给家长: 结缘不攀缘 。什么样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他自然会组建什么样的家庭。正气吸引正气,贵气性贵气财气吸引财气生气,当然吸引生气。

妇言、妇德、妇功和妇容,是女性遵守的四种规范简称为 四德 。

妇功是指女性的治家之道 :勤劳、节俭、友善、干净、不铺张浪费、不吝啬。妇女有好的品行就是最好的教育。家中妇女持家,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独立思考的能力,懂了就不会忘记。学习理科的特点: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独立思考。 美国西屋科技奖 专门面向高中生,他们注重挖掘高中生的思考能力。

当孩子遇到不懂问题的时候,正好这个时候能看出这个孩子是否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只要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其实家长就要高兴,因为这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机会到来了。留点时间让孩子思考,最好不要马上给答案,最多给一点点小提示就好了。能让孩子思考,尽量把思考的机会还回给孩子,让孩子思考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干扰,甚至要离开。如果孩子想不通依然在思考,说明孩子的思考能力正在增长,所以越会思考的孩子就越会思考,成绩也会慢慢上来的。 今天的离场也是为了孩子的独立 。我们只要做到引导和鼓励,耐心和信心,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这种能力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更直接影响她日后的处事态度和能力。 在家里成长大于学习。 家庭教育决定人格的成长,学校教育决定人才的成长,利用孩子的学习成长孩子的人格。

终身学习其实就是终身自学,自学成才。

钱伟长的终身学习习惯即终身学习体系成为了了不起的万能科学家。

培养孩子终身学习、思考、进取 。孩子身上这些优秀特质的养成,可影响他的一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保养好身体,向钱伟长学习,看看人生还有什么奇迹。

钱三强的名字揭示家庭教育的三个注重。钱三强的父亲是钱玄同,妻子何泽慧。

家庭教育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培育点:

1)身体健壮是第一强;2)学习成绩优秀;3)品德好。

林恒辰讲钱氏家族时,提到皇家选定太子后,怎么培养皇位继承人。为太子请来三位老师:太保、太傅、太师。

太保:教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如何保养身体,是一位教生活的老师。(曾国藩曾担任太子太保)

太傅:教孩子伦理道德,这是一位教做人的老师。

太师:教孩子文化知识、如何治国等等,这是一位教知识和才能的老师。

今天的学校已经足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康的能力,道德品格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要重点关注的,这也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加强 家校社的三强联动 ,共享下一代。

私塾: 把家庭装修成学校的样子,形成家校一体。境教、身教、言教一体化,是非常科学的。私塾和学塾有一定的顺序。

孩子首先 识方字 :书写在方块上的字,识1000个字是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 读书 。读蒙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有识字教材的性质。

读蒙书,算是集中识字到正式读书的过渡。读完蒙书学童就要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之后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经之后第三个阶段: 作文 。

作文与读古文同步进行。古文包括《昭明文选》《东莱博弈》《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篡》《经史百家杂钞》《纲鉴易知录》《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

参加科举还要读《程文墨卷》

谁告诉我钱伟长的资料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学衰微之际。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在无锡这个毗邻太湖的鱼米之乡,为了家族的繁衍昌盛,还延续着义庄制度。由于做私塾先生的祖父早逝,钱伟长的父亲钱声一(钱挚)和叔父钱宾四(钱穆)就是靠从钱家的义庄领取粮米,艰苦求学的。他们在家乡七房桥办起了第一座新式小学,又到其他小学任教。少年的钱伟长有时就寄住在父亲和叔父的老师宿舍里。16岁那年,父亲钱声一病逝,他随叔父在苏州读书。后来,叔父钱穆到北京大学与胡适同时担任中国通史的教授,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60年代在台湾作资政,继续研究国学。他的母亲王秀珍和善而勤劳,除操持家务外,还养蚕、桃花、糊火柴盒贴补家用。清贫的幼年生活和母亲的贤良品德,帮助造就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独立支持的精神力量。妻子孔祥瑛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50年来是他生活上、精神上忠实的伴侣,也是他事业上成功的一个保障。

钱伟长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饯伟长在中学时代十分爱好文科,而对理科特别是数学、物理视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从事力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并在这些学术领域里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

钱伟长曾入选国足? 科学家和足球那些事儿!

2016年10月,随着中国男足国家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赛场上越来越让人失望,各种各样的判断和评论又一次占据了大众的视野:中国的“足球基因”不行;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搞足球对中国人没啥用...... 但作为足球的发源地,中国和足球的渊源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中国人对它的喜爱和重视也绝非那几句丧气话就能掩盖的。即使是在人们印象中“单调刻板、不爱运动”的科学家里,也有一群 “足球健将”。他们有着深深的“足球情节”,也生动地诠释着足球带给人类的积极意义。下面,就来看看他们和足球之间的趣闻轶事吧。

1. 钱伟长:曾是清华校队主力前锋,入选国家足球队

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是科学界有名的“超级球迷”,他曾入选国家队、创办大学生足球赛、资助女足队员,对足球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

1931年, 18岁的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他身材瘦小,身高只有1.49米,是“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他师从体育家和教育家马约翰,积极锻炼身体。钱伟长尤其酷爱足球,曾是校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以身体灵活、速度快、脚法好著称,而清华大学足球队也是当时华北足坛的一支劲旅。1937年,他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并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晚年他还颇为自得地回忆说:“那场比赛,我踢进了一个球,还穿了对方守门员一个裤裆。”

清华足球队(网络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研任务的增多,钱伟长踢球的机会减少了。但他对足球的热爱丝毫未减。上世纪80年代他还曾请秘书帮他买门票,直接去球场看球。后来出行不方便了,就看电视转播。八九十岁的钱老从来不用秘书提醒,半夜会自己爬起来熬夜看球。

2002年钱老九十岁时,上海大学体育中心落成。这位九十岁的大学校长亲自创意举办了“钱伟长杯”上海大学生足球邀请赛,出资打造了“钱伟长”奖杯,并挥笔制定了比赛章程和规则。钱老还请上海女足把主场落户上海大学,并为食宿标准不够的客队女足贴补资金。

2、 王淦昌:足球练就的好身体让他长寿

1925年,王淦昌考入清华大学。当时的清华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规定,每天下午4点以后,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体育锻炼。王淦昌除了喜欢游泳外,还喜爱踢足球。几年的大学生涯使王淦昌练就了强壮的体魄。30年代,王淦昌出国留学,做核物理实验时,经常会接触到放射性有害气体--氡气。他的恩师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一家都是因为吸收氡气和受到辐射,身体受损而过早离世。而王淦昌则因为大学时候练就的好身体和训练游泳时学会的长时间屏气,身体未受影响,得以长寿至90多岁。

3、 茅以升:绰号“射门猛将”

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先驱,享年95岁。他生前体健神足,思维敏捷, 84岁还能奇迹般地把圆周率小数点后边100位,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他曾多次强调“我喜爱体育运动,因为它给予我丰富的智慧和充沛的精力,而科学的成功,则是需要人们为它付出巨大的脑力和体力的代价。”

少年时代,茅以升就积极参加晨跑、打篮球等健身活动,而足球,则是他的最爱,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射门猛将”。正是贯穿终生的健身锻炼让他得以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科研,并得享高寿。正如他所说:“干什么工作都要打好基础,特别是从小打好基础。而健身的基础,则是基础的基础。”

4、 杨振宁:与邓稼先曾是足球场上的好搭档。

杨振宁与邓稼先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青年时期的杨武之,学业上进,体魄健全,每天课后他都要踢足球直到汗流浃背,晚饭之后则十分专心地上晚自修。父亲的爱好也影响了少年杨振宁。在崇德中学(现在的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杨振宁因为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被大家冠名以 “机灵鬼”,而与他形影不离的,则是以待人忠厚而赢得“邓老憨”绰号的邓稼先。两个人不仅爱在一起看书、讨论问题,也经常是足球场上的好搭挡。尤其是每当周末,他二人必然是踢出几身臭汗,才肯回家吃饭。这对学业和球场上的好搭档友情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而现在,年逾90的杨振宁仍然精神矍铄,还在做学术研究、写作、外出讲学和旅行……

除了以上的四位,我国科学界的足球迷还有很多。如,擅长守门的数学泰斗苏步青、求学时期常代表系里参加比赛的钱三强、在美参加留学生足球队的施一公等等。在他们眼里,足球不但是强健身体的工具,也是磨练意志、完满人生的好帮手。正如钱伟长所说:“……(它)是人生的一部分,它能给人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一个人只有具备完整的人生,才会勤奋钻研、努力创新,才会有精力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