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景点函谷关(函谷关景点介绍)

  • 旅游
  • 2023-01-05
  • 1322
  • 更新:2023-01-05 01:58:26

本文目录一览:

函谷关和潼关是一个地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函谷关和潼关不是一个地方。但它们之间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亲密,可以用爷儿父子来形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吧。

函谷关和潼关分别在一条长约五十公里的峡谷的两头。函谷关在东边,潼关在西边,就像一根扁担似的。

函谷关和潼关的功能都是戍边御敌,最早担当此重任的是东边的函谷关,后来,函谷关就像一位年老的将士一样退休了,它肩上的重任就落在了相距七十公里的潼关肩上。

由此看来,它们不是爷儿父子的关系吗?

滔滔不绝的黄河从北向南,当它与从西向东的渭河相遇后,猛地一个90度直拐弯,汹涌澎湃地向东方的中原奔去。

这个拐弯的地方就是潼关。潼关是一个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它的西边是陕西,东边则黄河为界,北边是山西,南边是河南。

黄河向东流淌七十多公里后,就来到了函谷关。早期的潼关默默无闻,仅仅一个地名而已。而函谷关可就名扬天下了。

函谷关的位置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的王垛村,该关南倚秦岭,北临黄河,地处“两京古道”,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这里要插写一下陕西关中一词的含义吧。

陕西中部的八百里秦川人称关中,为什么叫关中呢?就是因为它的周围有四个大关口。西边为大散关,东边的是函谷关,北边是萧关,南边是武关。

四大关将秦川围了起来,就成了关中。

在这四大关中,函谷关是连接西安和东都洛阳的咽喉要道和必经之路。合纵攻秦、楚汉相争、安史之乱等古代著名战争都发生在这里。因此函谷关就成了众关之首。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古时的重要关口。

函谷关在历史上有三座:秦关、汉关和魏关,这三个地方是由于不同时期根据需要而转移重建的结果。

现在的函谷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面积有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除了众关之首外,它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那就是《道德经》。正是这个《道德经》,才使得函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至今不衰。

五千言的《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潜心于此著述而成。因此,函谷关就成为了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会到此来朝圣祭祖。

时间推移到汉朝末期,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函谷关的险要位置发生了变化,它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承接它的重任的是相隔七十公里的潼关。

潼关就像子承父业一样闪亮登场了。

潼关第一次在史书亮相,就是汉末时期,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把个曹阿满打割须弃袍、狼狈逃窜,最后夺船避箭于渭水之上。

潼关取代函谷关成了关中的东大门,兵家必争之地改为了潼关。后来,清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此地,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挥笔在城楼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现在的潼关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内有黄河、渭河、女娲陵、潼关古城及众多的古战场遗址。

秦朝时期著名的函谷关现在在何处?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

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41年,楚、赵、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

现代此处有令尹望气台、孟尝君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扩展资料

与函谷关有关的历史典故:

1、紫气东来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

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

2、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

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青牛气息奄奄,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咳咳不止后突然咳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

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3、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杀害之,又恐遭人唾骂,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

回国后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幸姬。幸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

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后来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了。

4、终军弃襦

汉景帝于公元前153年复置函谷关,下令用襦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诏举贤士。当时济南有一名叫终军的人才华横溢,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与少年才子贾谊齐名,并称为“终贾”。一天,他从济南步行赶往长安,行至函谷关,关吏验过符后,交还给他。他弃之而行。关吏笑他无知。

他说大丈夫过关图个功名,不再用这一般人用的襦。后来,终军果然得到了汉武帝重用,也任南越大使。重过函谷关时,关吏认出了他,说这就是当年弃襦过关的孩子,随从大呼:“这是出使南越的大使,不许胡说。”关吏大惊,忙跪拜送出关门。以后,灵宝人教育孩子都肯说:“要长进,学终军”、“有才能,当终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函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老子著述彪炳千秋《道德经》的地方函谷关

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 历史 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著名景点有函谷关,太初宫,藏经楼,碑林等,是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六国伐秦”的战鼓就在此擂响;这里流传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 历史 典故:“仙丹救民”、“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作法自毙”,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家喻户晓的 历史 传说。

函谷关古道是古代崤函古道的一部分。崤函古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新安县的崤山以西,直至陕西潼关之间蜿蜒480华里的古道。函谷关以西至潼关120华里古称桃林塞,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描述为‚沿途崇山峻岭,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函关古道是指函谷关东城门向西直至稠桑,全长15华里。《元和郡县志》对函谷关古道的记载是:‚绝岸壁立,柏林荫谷中,殆不见日‛,并道路狭窄,幽深漫长,可谓‚车不方轨,马不并銮‛。

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更为这个险峻的关隘深深地画下了一个文化符号,他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而治的主张一直影响着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函谷关在哪里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

西踞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雄关塞要。函谷关是以前的古战场,建设的最初时间是在西周。古代不少战役发生在此,比如安史之乱。函谷关地势易守难攻,所以函谷关作为军事重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流传了许多经典的战役和历史传说。

函谷关景点介绍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关口。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经》。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古人王氏曰:自灵宝以西今河南灵宝县、潼关以东,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见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称函谷。

函谷关景点的特点并不是自然景观,而是历史内涵,人文景观。一是整个函谷关的历史氛围很浓厚,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经过这里,特别是老子出关,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是道教的组成内容。

函谷关是什么

函谷关(中国古代关卡)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1]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2] 。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

请采纳~

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在哪里呢?

我国的河南大家都很熟悉,是一个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省份,在河南一个省份内就拥有者国内众多的古都城市。河南它的历史文化古都这么多也可以侧面的反映出它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河南省增添了许多的旅游资源,随着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出去旅游,旅游资源也成为河南发展的一大助力,河南如今拥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

在河南省有这样一处景观,它历史底蕴悠久,在史书上经常出现,它就是函谷关,历史上关于函谷关一共有三处,分别是“秦关、汉关以及魏关”,其中秦关是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汉关位于洛阳新安县,魏关位于秦关北5公里处。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剩下一处函谷关被人们广为知晓了。

现在的函谷关在哪里呢?它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现如今函谷关已经被开发成为国家级4A级景区,里面拥有着太初宫、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二十多处小景观。

函谷关它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属于易守难攻的地方,它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所以自古以来这里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函谷关又有着“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

历史上有诸多文人志士曾经来过这里参观,留下过些许的诗词歌赋。现在的函谷关除了成为灵宝市的一个知名景点之外,还是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老子文化在这里底蕴非常深厚,因为《道德经》成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发生之地是位于函谷关,比如说像是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词语,大家对于函谷关是不是很感兴趣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