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美国股市操纵者是谁(是谁在操纵股市)

  • 财经
  • 2022-12-31
  • 2248
  • 更新:2022-12-31 16:16:20

本文目录一览:

杰西·利弗莫尔 股市大作手的一生

杰西·利弗莫尔,股票史上最传奇的人物之一,被人们称为「少年作手」、「投机天才」、「华尔街巨熊」、「百年美股第一人」、「 历史 上最伟大的证券交易者之一」……美国总统威尔逊曾召见他,「华尔街之王」摩根也找人跟他协商。有人用「一生伟大,一生疯狂」来形容他。

利弗莫尔在 14 岁时与人凑了 5 美元进场开始做股票交易,他把天赋、才华和热情倾注在金融市场上。1929 年,他做空股市赚走一亿美元,成为股票 历史 上最疯狂的大空头。利弗莫尔一生共经历过 4 次破产、 4 次东山再起,最终自杀身亡。他赢得许多掌声,也留下很深遗憾,他的操作经验至今仍是股市的百科全书,影响着金融市场上无数的投资人,备受巴菲特、芒格、索罗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等众多顶级操盘手和投资大师推崇。

格雷厄姆称:度过了数次的破产和崛起之后,利弗莫尔总结出一套持续获利的策略。巴菲特表示:读再多的投资书籍也不见得就真能笑傲股市,但是连利弗莫尔的书都没有读过,盈利基本上等于妄谈。彼得·林奇评价说:他是 20 世纪华尔街震惊人心的神话,每一个投机客都难以越过股市丰碑,每一代投机商都能或多或少从他的生平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他就是利弗莫尔。你可以假装没看见他,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忽略他。

1

1877 年,利弗莫尔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困, 14 岁时便被迫辍学。利弗莫尔不甘心一辈子干农活,于是,他揣着仅有的几美元离家出走,前往波士顿闯荡。

利弗莫尔找到了一份计价员的工作

到了波士顿后,利弗莫尔在一家股票经纪公司找到了一份计价员的工作,每周薪水仅 5 美元。当时,股票价格是靠人工手写在黑板上的,利弗莫尔的具体工作内容就是把成交数据写在客户大厅的大黑板上,通常一位客户坐在收报机旁,大声地报出价格。利弗莫尔曾回忆说,「对我而言,无论他报价速度多快,我都能跟上节奏。我对数字非常敏感,尤其擅长心算,在学校时我用一年时间就学完了三年的数学课程。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不是问题。」

尽管工作繁忙,但每天下班后利弗莫尔不着急回家,他将每天的股价、行情等重要信息都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反复研究其中的变化,通过解读报价单寻找股价行为的重复和类似之处,并预测股价走势。利弗莫尔表示,「我对数字的记忆力非常好,我脑子里装着股价信息清单,对于过去价格的表现,我记得一清二楚。对于心算的喜好更是让我如鱼得水。早年我学到的一个道理是: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因为投机交易像群山一样古老。在股市中,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曾经发生,以后还会再发生。对此,我一直牢记在心。我注意到,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股票价格总是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我想我在努力记录股价变化的时间以及它们在如何变化,而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收益。比如,我可以判断出在哪个价格买入比卖出更好。股市的战斗每天都在进行,而报价单就是我的望远镜,命中率可以达到七成。」

依靠自己摸索出来的规律,工作半年后,利弗莫尔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笔交易。根据他笔记本上的记录,利弗莫尔发现伯灵顿这只股票当时的表现与它以前上涨时的表现一致,于是预测这只股票后期价格必然上涨。紧接着,利弗莫尔与朋友合资凑了 5 美元在附近一家对赌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小微交易场所,不涉标的物交收,只要投资者炒买炒卖、赚取差价)买入了一些伯灵顿股票。两天后,他们变现卖出,赚了 3.12 美元。

经过第一次交易后,利弗莫尔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方法单独一个人在对赌行里进行投机交易。利弗莫尔说:我会在午餐时间去交易,买入和卖出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区别。我是在自己的体系内交易,而不是去买卖一只喜爱的股票或者是支持什么观点。我只知道其中蕴含了数学知识,实际上,我的这套方法非常适合在对赌行操作,在对赌行一个交易者所要做的就是去赌打印机印在报价单上的股价波动。我没有追随者,我独立思考,一个人做交易,这是我的「独角戏」。价格如果朝着我预测的方向发展,我不需要朋友或同伴的帮助;如果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也没有人会好心地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我看不出有何必要将自己的交易与他人分享,当然,我不缺少朋友,但交易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事情。这就是我独来独往的原因。

不久之后,利弗莫尔从对赌行里挣到的钱比从股票经纪公司的工作中得到的报酬要多得多。所以,他辞职了。虽然父母都反对,但看到利弗莫尔挣了那么多钱,他们也无话可说。15 岁的时候,利弗莫尔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 1000 美元。利弗莫尔表示:我把它放在母亲面前,她显得非常惊恐,而这些钱是我几个月来从对赌行挣到的,还不包括已经拿回家的钱。母亲要我把钱存到银行里,以免受到诱惑。她说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 15 岁的孩子可以白手起家,挣这么多钱的。她不太相信这些钱都是真的,感到非常不安。母亲常常告诫我知足常乐,要从事一个正当职业。我费尽口舌才让她相信我不是在赌博,只不过是在通过计算挣钱。我没有多想,只是想继续证明自己的预判是对的。用自己的头脑做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全部乐趣。如果我用 10 股检验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如果我交易 100 股,就是 10 倍的正确。对我而言,拥有越多的保证金就越能证明我是正确的,这就是意义之所在。

从那以后,利弗莫尔开始不断赢钱,对赌行开始对他感到不爽了,因为利弗莫尔总是打败他们。利弗莫尔说:当我走进对赌行,拿出自己的保证金时,他们只是看看,但根本不伸手接钱。他们告诉我,不做我的生意了。就是那个时候,他们开始称呼我为「少年赌客」。我只好不停地更换交易商,从一个对赌行换到另一个对赌行。情况严重到我必须使用假名字,而且开始时要做小额交易,只交易 15 或 20 股。有时,看他们起了疑心,我还要故意亏损几笔,然后再连本带利地赚回来。当然,没过多久,他们发现做我的生意代价太高了,就会告诉我让我去其它地方交易,别妨碍他们老板挣钱。

被对赌行驱逐后, 21 岁那年,利弗莫尔带着全部身家 2.5 万美元来到了纽约华尔街闯荡。结果在 6 个月的活跃交易之后,利弗莫尔不但赔掉了随身带来的所有钱,还欠了别人几百美元。利弗莫尔回忆说:这就是我,年纪轻轻,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现在彻底破产了;但是我知道自己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操作方法错了。我从来不会对股市发脾气、不与大盘争论,对市场发脾气对你半点好处都没有。

2

第一次破产后,利弗莫尔「打道回府」。他说,「在我返回家乡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任务就是筹集本钱,重返华尔街,那儿是这个国家唯一可以让我进行大额交易的地方。总有一天,等我掌握了 游戏 规则,我会需要这样一个地方。现在挣到足够的钱返回纽约的愿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觉得当我下一次回到纽约表现一定会好很多。我有时间冷静地思考自己一些愚蠢的操作手法,距离上的间隔可以让人更好地看清事情的真实面目。我的当务之急是赚到足够的本钱。」

当一个人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时,他会渴望得到一切可以帮助他保持正确的东西。于是,利弗莫尔借了 500 美元回到对赌行进行交易。因为他进入了黑名单,于是找了人代替自己进去交易,利弗莫尔遥控指挥。前前后后干了一年多,利弗莫尔赚了相当一笔钱,于是决定重回纽约炒股。

利弗莫尔拿着 5000 美元,回到华尔街,买进了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等股票,很快便套现出 5 万美元现金。这时候,利弗莫尔依然没有收手,他说: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看空股市,现在终于等到机会了。结果 1901 年 5 月 9 日,利弗莫尔买入股票的第二天便发生大崩盘。很快,他赔光了所有钱,第二次破产。利弗莫尔表示:那年初秋,我不但再次一贫如洗,而且对于这个我无法再次击败的 游戏 感到厌恶至极,因此我决定离开纽约,到其它地方去尝试一些别的事情。

利弗莫尔

几年之后,有了一点积蓄的利弗莫尔又回到了华尔街。他说:除了投资股票,我没有其它生意,也不会玩其它 游戏 。更糟糕的是,我已经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需要金钱来支撑,不过与总是在市场上犯错相比,这一点并没有让我困扰。在过去的几年,我在反思自己为何仍然亏损。我发现了自己操作手法上的一些缺陷并进行了修正,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但我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没有什么会像让你赔光你在世上的一切那样教会你做事的禁忌。当为了不赔钱而懂得了禁忌之后,你才开始学会如何做才能挣到钱。

总结经验,以利再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06 年底, 29 岁的利弗莫尔再次迎来了投资生涯的春天。当时的股市正处于牛熊转换的关键时期,利弗莫尔准确判断对了未来的下跌走势,大肆放空操作,赚了几百万美金,被称为「华尔街大空头」。

1907 年 10 月,当时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家摩根开始出手,与美国头部银行一起,不断注资来抢救美国股市,把华尔街从近乎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在此期间,摩根甚至亲自向利弗莫尔致意,请他停止放空。利弗莫尔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有钱后,利弗莫尔开始关注期货。1908 年,在一个期货高手的建议下,利弗莫尔开始做多,不断买进棉花期货。结果棉花大跌,利弗莫尔又赔光了,第三次破产。

1915 年,不甘心的利弗莫尔再次回到了华尔街,一边投资股票,一边炒作小麦、玉米等期货,很快便重新积累了财富。1929 年,在美国股灾前,利弗莫尔做空股票赚了 1 亿美元(当时美国全年财政收入约为 42 亿美元),成为股票 历史 上最疯狂的大空头。这时候,利弗莫尔为妻子建立了信托资金,儿子出生之后又为他留了一笔信托资金。利弗莫尔说:我这样做,不仅是担心市场再度将这些钱从我手中夺走,而且还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会把自己唾手可得的东西挥霍一空。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就不会连累我的妻子和孩子了。

经历了大风大浪、在股票市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利弗莫尔,终于还是翻了船。1930 年开始,利弗莫尔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在股票市场上再也玩不转了,到 1934 年,他第四次破产。但这时利弗莫尔依然坚信自己能成功,于是重返华尔街继续投资股票,并东山再起。

晚年时,利弗莫尔患有重度抑郁症,他一生有三次婚姻但都不幸福。1940 年,利弗莫尔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 63 岁。他去世后,针对他的基金等财产进行了清理,价值超过 500 万美元。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利弗莫尔写道:我再也受不了了,一切对我来说都太糟糕了。我已经厌倦了抵抗,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是唯一的出路。我不是个值得你爱的人,我是个失败者。我真的很抱歉,但这是唯一得到解脱的方法。

利弗莫尔与妻子梅斯

3

尽管利弗莫尔已经去世,但作为股票史上最传奇的人物之一,他的投资之道至今仍是股市的百科全书,一直影响着金融市场上无数的投资人,备受巴菲特、芒格、索罗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等众多顶级操盘手和投资大师推崇。索罗斯曾说:在我所认识的成功的操盘手中,几乎每个人的书架上都有一本精装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在《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以及《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两本书中,利弗莫尔总结了自己的投资之道,其中的很多内容,即使在今天来看,依旧让人备受启发:

1.观察、经验、记忆和数学——这些是成功交易人士的必备要素。

2.既能正确判断市场走势又能坚守操作准则的人少之又少,我发现这是最难学到的事情之一。然而一个股票作手只有在掌握了这一点之后他才能挣到大钱。当一个人掌握了交易秘诀之后,挣几百万美元比无知蒙昧时挣几百美元还要容易。原因在于一个人可以一眼就看清楚市场走势,但他在市场中花费时间去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时就会失去耐心,开始自我怀疑。这就是在华尔街有如此之多的人,他们根本不属于傻瓜甚至连第三层级的傻瓜都不是,却仍然在赔钱的原因。不是市场击败了他们,是他们自己击败了自己,他们虽然有头脑,但缺少一颗坚守的心。

3.你要时刻牢记,永远不要因为某只股票看起来价格很高而卖出它;永远也不要因为某只股票从原先的最高点大幅下跌而买进它,必须根据结合了时间和价格的基本公式来研究它,总结出有据可依的投资指导。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被证明符合我的预期,在投机生意中,或者在证券和商品投资中,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发生。正如市场会在适当的时机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入市一样——如果你耐心等待的话——它也会给你一个何时退出的建议。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哪个重要的变动会在一天或一周内就结束,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运转完整个逻辑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市场变动发生在整个过程的最后 48 小时内,这是买入的最重要的时刻。经验向我证明,投机中真真正正得来的钱都来自于那些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盈利的股票或商品交易。

4.人们似乎不太容易掌握股票交易的基本原理。我常说,在上涨的行情中入手是买进股票最稳妥的方式。现在,重点不在于尽可能以便宜的价格买进或是以最高的价格卖出,而在于在正确的时机买进或卖出。当我看空而卖出股票时,每次卖出的价格都比上一次低,当我买进时正好相反。我一定是向上买进,我做多时不会以低于之前的价格,而是以高于之前的价格买进。

5.当你在一类股票中清晰地看到变动的来临,就采取行动吧。除非你在其它股票中也明明白白看到跟进的信号,否则不要在其它类别的股票中使用同样的操作。耐心地等待下去,迟早你会在其它类别股票群中得到跟第一类股票中同样的信号,只是不要在市场中将投资铺得太广。将你的研究专注于一天当中最杰出的股票的变动。如果你不能从领先的活跃的股票上赚钱,你就无法在整个市场中赚钱。正如女人的外套、帽子和人造珠宝的款式永远在随着时间变化,股票市场中旧的龙头股票也在不断衰落,新的龙头股会升起取代它的位置。老话说得好,「跟着领头羊走。」让思维保持灵活,记住今天的龙头股两年之后可能就不是龙头股了。

6.我不会为自己的交易设置限额,我必须抓住市场上的机会。我不是要打败某个特定价格,而是努力去打败市场。当我认为必须卖出时,我就卖出;当我认为股价会上涨时,我就买入。我对这条投机基本原则的坚持拯救了我。

7.如果你的第一笔交易已经亏损,再进行第二笔交易就是愚蠢的。永远不要想着摊平损失。让我们把这句话刻在自己的脑子里吧。

8.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每天或每周都进行投机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每年仅有几次时机,可能五次或者四次,是你可以去进场交易的。在中间的过渡时期,你应该让市场自行酝酿下一次大幅变动。如果你正确把握住了这次变动的时机,你的第一场交易将会在一开始就给你带来利润。从此以后,你需要做的事就是保持警惕,注意危险信号的出现,然后退出交易,将利润落袋为安。记住:当你操作的股票没有按照它应有表现波动时,要立刻出清离场。不要与大盘争辩,不要指望去挽回利润。该离场时就离场,这是最合适和划算的操作方法。

9.我一直认为靠内幕消息交易是愚蠢透顶的,我想我与依靠内幕消息交易者不是一路人。除了自己的判断之外,没有人可以给我一条或者一系列内幕消息让我不停挣钱。一个人如果想在这个 游戏 中谋生,就必须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断。你需要亲自记录投资、自己进行思考并作出属于自己的结论。你不可能自己只是阅读一本「如何保持身材」的书,而将锻炼身体的任务交给别人。我的准则是要将时间因素与价格相结合。当然, 游戏 本身教会了我如何玩这个 游戏 ,但在教我的同时却没有任何仁慈之心。

10.一个投机者应当每次在完成一个成功的交易的时候都留下一半的利润,存进保险箱中,并将这一点作为一项行为准则。投机者唯一能从华尔街带走的钱,就是投机者关闭一笔成功的交易后从账户中提出来的钱。永远别做任何过度交易,除非你能保证财务上的安全。

11.在投机或投资事业里,成功与你的真诚付出是成正比的,没有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到钱。如果有什么轻易就能来的钱,也不会有人把它硬塞进你的口袋。我好几次陷入破产,这种日子可不好过,但我赔钱的方式和华尔街任何人赔钱的方式完全一样。投机是一个艰苦和不断试错的工作,投机者必须随时随刻投入工作之中,否则他就会没有工作可做。每一个想进行投机的人都应该将投机作为一门生意并认真对待它,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将它作为一场单纯的赌博。如果我将投机作为生意的观点是正确的,那致力于投身这一生意的人就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它,并尽自己一切所能搜集现有的信息资料,将这一事业融会贯通。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我一直专心于将投机经营为一门成功的生意,我已经发现并将继续发现新的规律,并用于这门生意。

12.我一辈子都在犯错,但是在亏损中我收获了经验,积累了诸多宝贵的教训。我破产过好多次,但我的亏损从来都不是彻底的失败。我一直相信我有其它机会,而且犯过的错误我不会再犯第二次。我相信自己。人们常说凡事都有两面,但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头的一面或空头的一面,而是正确的一面。我将这条基本原则牢记心间,所花的时间远远超过学习股票投机 游戏 中大多数技术层面的东西所需要的时间。

13.投机是世界上最迷人的 游戏 。但这不是一场面向蠢人、懒人和心智不健全的人的 游戏 ,也不适合急功近利的冒险家。他们到死都会是一贫如洗。一直以来,人们在市场上重复着相同的行为,是基于贪婪、恐惧、无知、希望,这也是市场轮回的原因。虽然金钱会变,股票会变,只因人的本性不变,所以华尔街(市场)永不改变。作为股票作手,多年的经验让我相信,一个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在一些个股上可以赚到钱,却做不到一直不断地战胜股市。无论交易者的经验多么丰富,他交易时犯错亏损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因为投机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华尔街的专业人士知道,与饥荒、瘟疫、庄稼歉收、政治变动或所谓的正常发生的意外事件相比,根据内幕消息进行操作让人破产的速度更快。无论是在华尔街或是任何其它地方都没有通向成功的坦途。既然如此,何必再让自己的道路更加坎坷呢?

美国的那个股神是谁???都有那些成就

股神巴菲特。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193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费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费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美国股市的股市名人

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波士顿。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2%。

美国股神是谁,,叫什么名字

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近期创下天价,每股价格超过10万美元。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的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2003年《财富》杂志资料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280亿美元,是世界10位亿万富翁之一。2004年《富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沃伦 ·巴菲特个人资产429亿美元,是全球富人的第二把交椅。沃伦·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中坚持中长期投资,至少是5—10年,这需要坚持投资他熟悉的领域,坚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做熟不做生”是他决不动摇的操作方法,巴菲特就是这样成为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大富豪。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