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怎样看待股市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 财经
  • 2022-12-30
  • 2253
  • 更新:2022-12-30 09:10:24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样才能避免非理性的投资?有什么技巧?

避免非理性的投资的最佳技巧就是做到理性投资。不过,真正理性的投资者对于普通人来讲很难,难就难在难以改变固有的思考方式以及容易波及的投资情绪。

我讲几点给你参考:

一、理性投资者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头脑发热、情绪波动大!在投资过程中,我想所有的投资者都遇到过心情随着股价的波动而形成波动,特别是在所关心股票价格一时间形成大涨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选择下单追高,而这种追高的投资往往是失败的。这就需要投资者有所改变,对于这种情绪投资的改变,投资依靠的不是情绪,而是对于上市公司真实情况的把握。

二、为什么会出现情绪投资?因为没有一套完成选股、择股、买卖点的交易策略!在股市投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朋友就会问我,买点在哪?卖点在哪?说实在的,每每被问到,我心里都是一句,就算我告诉你了,就一定会出现在那里吗?其实只是投资者心理的安慰罢了。真正的买点与卖点在哪里?在投资者自身的交易体系中。一定要切记市场中最高点、最低点没有人能够卖出与买到的,极少的量,就算买到又能如何?所以就需要投资者建立自身的相对的投资交易策略,而不是去赌输赢。

三、执行能力。投资者在入市以前往往对于股市是存在一个简单投资方向的,投资绿色能源、高科技、电力等等行业,有个浅浅的认知,可是到了这个市场面对3500余只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就变得盲目了,原来的浅的投资计划完全没有得到了认知与深入,去学会了旁听道说式的投资。说白了就是一点儿执行能力都没有。当然,还有一些长久活跃在这个市场的投资者,也是如此。就算建立了自身的交易体系,也不会去执行,总是这不行那不行,倒成了自己没有执行力的借口。

如果做好这三点,我相信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是可以达标的。

非理性繁荣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认为买入股票的市盈率不应该超过25倍,而本书作者,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教授更为保守,认为20倍的市盈率都太高了。很多中国读者肯定对大师的胆小不屑一顾,心里暗自揣测,就这种水平还能得诺贝尔奖?中国的投资者比较大胆,20倍的市盈率在中国投资者看来完全是低估而非高估,因此市盈率在中国也被戏称为市梦率,可惜这种无视市盈率的做法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非理性繁荣》一书就可以来回答这一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将通过两部分的内容为你介绍本书: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来了解一下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非理性繁荣以及导致其产生的三大因素。在第二部分中,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面对非理性繁荣,我们如何应对?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的解读。

作者告诉我们目前全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广泛存在非理性繁荣。什么是非理性繁荣呢?这个词指的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那什么又是投机性泡沫呢?

投机性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之所以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存在不考虑资产实际价值,盲目推高资产价格的非理性繁荣,有十二个诱因,我们挑六个诱因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们分别是:

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人们渴望拥有私有财产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

二、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促进了商业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有更多的钱。调查发现,1975年,只有38%的人把幸福和有很多钱相关联起来,而到了1994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60%;

三、新的信息技术让大众参与资本市场越来越方便,互联网持续推高了股票指数和市盈率;

四、支持性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对策,让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但与此对应的,好股票、好房产并没有变得更多,于是这些东西就成了稀缺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五、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一种看法认为,在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会购买优质股票以备养老之用,由此产生对股票更多的需求,从而导致股票收益升到了很高的水平;

六、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这些强化了的财经报道导致了对股票需求的增长,其作用正如消费品的广告一样。

造成非理性繁荣的这些诱因,是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因素是反馈环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先来说说反馈环因素。资本市场之所以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资本市场的运动并不是自然现象。如果一个地方干旱了大半年,就算当地所有的老百姓一起磕头,请求老天下场雨,那也不会导致下雨,因为下雨是自然现象。但是如果市场里所有的人都认为市场会大涨,然后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市场就真的会大涨了,这就是反馈环因素。

具体来说,在反馈环理论里,最初的价格上涨导致了更高价格水平的出现,因为通过投资者需求的增加,最初价格上涨的结果又反馈到更高的价格中,第一轮的价格上涨反馈到第二轮,第二轮反馈到第三轮,以此类推,直到标的的价格远远超出其内在的价值。

涨的时候是这样,跌的时候反过来也是一个道理,就算一只股票相对应的企业没有经营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市场上的人都认为它有问题的时候,那么这只股票往往就会大跌,直到跌到内在价值以下。

说完反馈环因素,我们来说第二个因素文化因素,这部分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反馈环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大家的共识。全世界那么多的投资者,大家是如何达成共识的呢,一个投资者怎么知道其他人怎么看待一只股票,一个资产的价值呢?其实靠的就是媒体,如果没有媒体的帮助,一个北京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知道上海的投资者是怎样看待一只股票的。

第三个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会为股票的非理性上涨找出一堆证据,证明股票上涨的合理性,而很难意识到这其实只是从众心理的结果。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非理性繁荣以及导致其产生的三大因素,在第二部分,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面对非理性繁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由于非理性繁荣太过强大,要应对非理性繁荣,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的,这一应对主要要靠政府出台合理的政策,有了合理的政策,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才有了应对的基础。

面对非理性繁荣,政府需要在以下政策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到美国,作者建议应设立一部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这是一种稳定的投资方式,而不应该把社会保障中的钱投入股市,因为那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仅应当以设立信托基金的形式进行,同时应当使这种制度面对经济风险时,能有更快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机构能够共同承担风险。

第二点,政府应该运用温和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投机性泡沫。具体来说,当股市价格过高时,政府可以适当地提高利率,让公众认为利率上升的目的是抑制投机买卖,这就可以了,千万不能通过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来使投机性泡沫破裂。

在过去,政府经常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然后致使股市大幅度下降,结果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之后就会发生严重的全国性经济萧条。

政府的政策只是安全带,真正让安全带生效的还是投资者本身,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如果有了安全带却不用,依然无法逃脱非理性繁荣的魔咒。那么作为投资者,大家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要投资多元化。投资者应该根据当前自身财产和特定环境,减少股票持有量,并购买更好的投资组合。你需要把你的投资分散在股票、债券,房地产中。

其次,投资者应该制定有效的计划增加储蓄。随着非理性繁荣的发展,投资市场奔溃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虽然大部分时候,股票下跌,债券和房地产不会同时跌,但是万一遇到了经济大危机,你所有多元化的投资都会跌得惨不忍睹,这时候你就需要靠储蓄来维持生计了。

最后,个人投资者应该制定好自己的退休方案。美国自1982年股市跌到谷底以后,社会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就转变到了每个人负责自己退休以后的社会保障,401(k)计划旨在鼓励普通工作人员靠投资来为自己提供退休以后的经济保障。

说到这儿呢,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讲述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总体情况,经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导致非理性繁荣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反馈环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看到,面对非理性繁荣,需要政府出台明智的政策来理性应对,当然,除了政府的努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需要行动起来一同应对非理性繁荣。

以上就是《非理性繁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解读,了解了非理性繁荣的本质以及导致其产生的三大因素,要应对非理性繁荣需要政府、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共同的努力。

这股市怎么啦?像要踏天?专家解读一下?

最近股市连续下跌,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很多投资者再次被套。股民在股市里一个接一个被割韭菜,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应该如何看待股市,如何投资股市?让我们看看经济学和心理学中有哪些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先看相关理论,再看具体建议。01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基于可获得信息的股票价格反映公司价值经济学中有一种股票投资理论叫做“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每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有许多基金经理跟踪,他们每天密切关注新闻事件,进行基本面分析并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以确定股票的价值。他们在认为价格低于其价值时买入股票,在价格高于其价值时卖出股票。整个市场的供求平衡决定了股价。也就是说,认为股票被高估的人数和认为股票被低估的人数刚好平衡。当信息改变时,股票价格也会改变。当有关公司前景的好消息公布时,价值和股价都会上涨。当公司前景恶化时,价值和价格都会下跌。在任何时候,股票价格都是基于现有信息对公司价值的最佳估计。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股票市场存在非理性行为。西方经济学通常假设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是理性的。这个假设大体上足够准确,但是人总会有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这也是行为经济学蓬勃发展的原因。有效市场假说也假设买卖股票的人都是理性的。然而,股市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股价有时会偏离理性预期的真实值。股价的波动,一部分是心理原因造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人的大脑因中风和疾病而受损,削弱了他们的情感感知,但他们在投资时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投资中的情绪干扰往往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另外,人们在考虑一只股票时,不仅要估计企业的价值,还要预测其他人对这只股票的看法。股市存在自我实现的现象。一旦人们预期股票会下跌,人们就会倾向于抛售,股票就会真的下跌。人们预期股票会上涨,倾向于购买,所以股票真的会上涨。投资者不仅选择自己的优先股,还预测他人的行为,选择市场上他人偏好的股票。如果他们认为别人会卖出,他们希望在股价进一步下跌之前尽快卖出。如果你预测到别人会买,你就赶紧买,赶上股价上涨。在坠机的过程中,媒体和各种传言都会关注对坠机的解释。解释性的新闻故事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预期,下跌的股价会跌得更厉害。当股价上涨时,反过来,解释性的新闻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利好消息,这也是股市投机泡沫的原因之一。03指数基金的良好表现证明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性。因此,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完全准确。然而,许多关于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票价格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因为现有的信息(影响当前市场价格的信息)已经被充分考虑,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影响市场的信息。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有很多证据表明,股票价格非常接近,如果不是完全随机的话。一支股票第一年的情况和第二年的情况几乎无关。所谓的股市走势技术分析,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许多关于金融市场的研究也证实,从长期来看,通过购买好股票和出售坏股票来获得高于股市平均回报的回报是极其困难的。支持有效市场假说的最有力证据来自指数基金的表现。本质上,指数基金买的是所有股票,主动型基金只买自己认为最好的股票。在美国这样成熟发达的证券市场,长期来看,主动型基金的业绩往往不如被动型基金。因为主动型基金交易频繁,产生了更多的交易成本,需要收取更高的费用给职业基金经理发工资。指数基金的良好表现优于主动基金,有力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说。国内情况略特殊,市场不够发达,散户占比较大。平均来看,主动型基金略好于被动型基金。那么,为什么很多投资者认为通过精挑细选股票,就可以通过炒股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呢?他们为什么频繁买卖股票?原因之一是控制的错觉。有这种错觉的人倾向于认为随机事件是相互关联的,并认为他们可以预测和控制随机事件。股民喜欢自己精挑细选,自己买卖股票,喜欢这种掌控感,仿佛可以比一个“有效市场”做得更好。控制的错觉导致人们过度自信。考虑到交易成本,实际上会给他们带来损失。如何投资股市降低风险我们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降低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想投资股市,除了根据风险偏好配置高风险资产(如股票)和低风险资产(如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外,股票本身也要多元化。当股票数量从1增加到10时,风险降低约50%,当股票数量从10增加到20时,风险降低13%(见下图)[4]。但是,当有20-30只股票时,进一步增加股票数量的风险只会略有下降。所以可以选择20只左右的股票进行投资。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对于散户来说,随机挑选20只股票并不比耗时的精心挑选20只股票差。因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没有股票比其他股票更好。对三笑来说,花大量时间研究企业信息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想更省力或者省钱,也可以利用指数基金实现分散投资。05如何选择买卖股票的时机,巴菲特给出的最佳单一指数当然,增加所买股票的种类是不可能消除所有风险的。分散投资可以消除个股带来的风险,但不能消除股市整体下跌带来的风险。经济是周期性的。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大多数公司都会出现销售额下降,利润下降,股票收益下降。至于经济的周期性,有一个翻译过来的30分钟动画短片(由桥水公司创始人Radario讲解)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可以搜索“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转的”。股市也表现出周期性。如果你踩对了鼓,每个周期都能受益匪浅。当然,不要幻想可以在最低点买入,在最高点卖出。没有人是圣人,但是有没有什么指标可以说明股市是处于高位还是低位呢?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满仓,什么时候该做空?巴菲特有一个指标可以参考,就是“股票总市值/GNP”。既然GNP接近GDP,我们也可以用GDP代替GNP。巴菲特认为这个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市是否过热。每当这个指标超过100%时,就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巴菲特曾说:“这个比例在揭示你需要知道的东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很可能是任何时候衡量股市估值的最佳单一指标。”“如果这个比例在70%或80%左右,就是买股票的好时机。如果这个比例接近200%,就像1999年和2000年的情况一样,那我们买股票就是在玩火。”巴菲特给出的具体比例是针对美国的情况。对于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买卖时机比美国低,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确定。从长远来看,股市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理财渠道,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投资渠道,就要有投资而不是投机的心态。你应该中长期持有一批股票,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而不是梦想一夜暴富,不要跟风,避免羊群效应带来的损失。同时,你要关注关键指标,适时买卖。(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参考资料:1。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2009) 2。大卫·g·迈尔斯,《社会生理学》(2005) 3。沃伦·巴菲特,《股市上的沃伦·巴菲特》《财富》第144卷第12期,80(2001)4。Meir Statman,“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有多少只股票?”金融与数量分析杂志22,353(1987)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