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22中概股市值前十(2021中国股市最大市值前十位)

  • 财经
  • 2022-12-27
  • 3998
  • 更新:2022-12-27 20:30:39

本文目录一览:

中概股还有希望吗

还有机会的。

从公司层面看,不少中概股都是优质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其不论是市场优势还是盈利能力,甚至是估值本身都已经相对便宜了,在投资上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

但这样就能投资了么,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可能明显的看到,美国的这个“无条件提供审计底稿”何时提供、提供多少、以何种形式提供等等都是可以灵活操作的,也就是说能不能退市都是美国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现在不是公司层面的问题,而是大国博弈的问题。

【拓展资料】

中概股迎来暴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0.01%,在周五中概股继续暴跌,抛售更加疯狂,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暴跌10.18%,滴滴跌44.08%(市值已不足100亿美元),阿里和腾讯ADR分别下跌6.68%和5.19%、拼多多跌10.15%、京东跌8.63%、哔哩哔哩跌12.27%,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百胜中国跌幅也超10%,百度跌超12%。

主要导火索,就是周四美国相关称,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即中概股)列为有退市风险的名单。这5家公司分别是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还有百胜中国。

其实这也不是件新鲜事,美国在大约2年前出台了《外国公司问责法》,其中要求,如果公司连续三年没有能够提交“符合美国证监会”要求的报告,那么美国方面有权利对公司进行摘牌。

那么是什么要求呢,就是一个“无条件提供审计底稿”,通俗地说就是上市公司的所有商业机密、客户数据以及股权机构等等,交给美国。

而这些数据是我国所绝对不允许的,这基本上就是卖国行为。所以,滴滴跌起来就会很凶猛。

而现在随着3年时间的到来,上面提到的这5家公司基本上是首批到期限的,但都没有提交“审计底稿”。

所以,这就导致中概股的大恐慌,如果这5家退市了,那么中概股在三年的期限内都会陆陆续续的在美退市。

2022中概股财报发布时间

2022中概股财报发布时间是3月18日(星期五)美股开盘前发布。

2021年,整个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但是中概股却是遭遇了最惨重的滑铁卢,一整年中概股都不断在调整。原因就在于瑞幸咖啡造假引发了对中概股的质疑,瑞幸咖啡做假自我暴露之后,瑞幸咖啡现在自己倒是过的不错,但是,由此引发了境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严重质疑。但是,大批的中概股,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大家比较聚焦的中概股,他们的业绩还是不错的,从市盈率的角度来讲,是符合价值投资概念的。所以,我觉得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概股的春天会再次到来。

阿里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称将努力保持两地上市地位

阿里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称将努力保持两地上市地位

阿里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称将努力保持两地上市地位,近日,阿里巴巴也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这意味其有可能会被强制退市。阿里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称将努力保持两地上市地位。

阿里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称将努力保持两地上市地位1

7月29日,阿里巴巴股价在纽交所突然大跌11%,主要导火索来自于这家市值最大的中概股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在2021年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生效后,在美国上市的多家中企被美方以“审计原因”列入美股“预摘牌”名单,专家认为中概股需要为未来美国资本市场愈发“政治化”的趋势做好准备。

对此,阿里巴巴回应表示,将继续留意市场动态,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地位。

回港双重主要上市

与阿里巴巴一同列入名单的还有蘑菇街和猎豹移动。截至7月底,美国证监会根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已将159家中概股列入“欲摘牌”名单中。《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外国公司问责法》2021年生效后,美国可以禁止那些审计公司连续三年不接受美国审计监督机构检查的公司的证券交易。

有媒体称,若中美双方无法在2022年内达成共识并完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192家中概股公司或将在2023年被迫摘牌。根据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共有261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约为1.3万亿美元。

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申请在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目前美国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威胁阿里在内的所有中概股。而在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则能大大减少潜在风险。

在阿里巴巴宣布决定后,2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金山云也申请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华尔街日报》称,金山云在递交给香港交易所的初步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将发行所得资金用于升级技术基础建设,包括购买高性能服务器及数据中心服务。

报道称,今年早些时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视频分享平台公司哔哩哔哩也提出了类似计划,打算将港股第二上市地位转为主要上市。据统计,港交所至少有超过10家中概股已经完成或正在申请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近期在港交所挂牌的中概股,绝大多数选择与阿里一样的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包括贝壳、知乎、涂鸦智能和名创优品等。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分析师认为,选择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头部优质企业不仅可以享受纳入港股通所带来的丰富流动性,也可保证在海外极端摘牌情境下主上市地位不受损。

港股A股迎接中概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7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此前中国企业热衷赴欧美资本市场上市,主要是因为欧美市场制度成熟,市场容量大,尤其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于创业型且未盈利的公司具有较高的认可度,通常会给予较高的估值。因此,一些正在成长中、在财务上尚未达到在内地上市要求的'公司比较热衷于在美国上市。这有利于中国企业接轨全球成熟的管理制度,开拓全球市场。

“在美国上市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概股回归是大势所趋。”董登新表示,符合条件的中概股回归港股是首选,其次是回归A股。董登新认为,中概股去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监管间的合作,但美国资本市场“政治化”趋势需要中概股对此做好充足心理准备。

阿里巴巴公布申请在香港双重上市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目前有70%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已回港作第一或第二上市,他说,香港欢迎任何符合港交所标准和要求的企业来港集资。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表示,上市规则创新将有利进一步吸纳优质中概股在港上市,丰富市场选择,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香港全球融资平台的竞争力。香港媒体近日称,主要考虑市场流动性及当地投资者组合,香港目前仍然是中概股回归首选地,尤其是大型企业。

2022年3月25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CDR上市交易暂行办法,支持200亿人民币以上市值中概股回A股上市。此条路径允许企业在保留红筹架构的情况下回科创板上市。2019年5月,中芯国际宣布从美股退市。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红筹公司回归A股的重要案例。

新加坡吸引中企IPO

“新加坡关注中国企业上市以对冲风险。”美国彭博社近日报道称,新交所新股市场多年来萎缩的情况可能会很快结束,因为将有更多为降低中美政治风险的中概股,及东南亚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寻求在新加坡上市融资。

新加坡交易所全球销售及拓展部主管保得胜表示,未来五年内,新交所每年可能会有30到40家首次和二次上市——是自 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约13家上市的两倍多。保得胜还称,新交所正在与中国和东南亚的100多家公司谈判沟通,涵盖金融科技、消费科技类、地产投资信托等领域。

据彭博社报道,新交所近十几年来新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减少。因此新交所正加紧与寻求在美国或中国香港以外上市,以及有意提高在东南亚知名度的中国公司进行谈判。

2021年,有8家公司在新交所上市。今年4月28日,扬子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新交所上市。蔚来5月20日正式在新加坡二次上市,其新交所上市的股票将完全可与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凭证互换。

阿里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称将努力保持两地上市地位2

最近几年,国内一批又一批企业被列入美国“预摘牌”名单中。近日,阿里巴巴也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这意味其有可能会被强制退市。

8月1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29日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依《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认定为”委员会认定的发行人“。今年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个”未检查“年度。

如果PCAOB连续三个未检查年度无法对负责审计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完全检查或调查,该公司的证券将被证交会禁止在美国任何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或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同时,阿里巴巴将继续留意市场动态,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地位。

阿里巴巴进入“预摘牌”名单后,需要在15个工作日之内提交证据、进行申辩,否则会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3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目前不会马上被强制退市,仍然有3年时间做准备。

此前,新氧、爱点击、陆金所控股、库客音乐、兰亭集势、叮咚买菜、金山云、滴滴、趣头条、51Talk、Microvast(微宏)、传奇生物、搜狐、新濠影汇、贝壳、知乎、诺华家具、LOVARRA、瑞幸咖啡等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阿里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称将努力保持两地上市地位3

上周五晚间,阿里巴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这意味阿里巴巴或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随后该公司在今日早盘回应称,已被SEC认定为“委员会认定的发行人”。

SEC认为,美国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阿里巴巴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财年使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底稿。

根据以上认定,今年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个未检查年度。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如果PCAOB连续三个未检查年度无法对负责审计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完全检查或调查,该公司的证券将被证交会禁止在美国任何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纽交所)或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据悉,进入“预摘牌名单”公司,需要在15个工作日之内提交证据、进行申辩,否则会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3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因此,虽然公司进入了“确定摘牌名单”,但不会立即退市。

除了阿里巴巴进入预摘牌名单,在同期被列入以上名单的其他公司包括蘑菇街(MOGUN)、波奇宠物(BQ)、猎豹移动(CMCN)等。

注:SEC近日公布的预摘牌名单

中金公司指出,虽然申请将在港交所上市地位转为主要上市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规避潜在退市风险(例如阿里巴巴周二公布申请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地位的计划后,受预期有望未来纳入沪港通的乐观情绪推动,股价一度明显走高),但这一不确定性的持续存在依然会时不时压制市场风险偏好。

中概股还有救吗?

这是财富自由征途1000步的第298步!

2022年伊始,港股中的互联网公司迎来了一波小幅的上涨,很多券商开始鼓吹港股属于价值洼地,有很高的配置价值。

好景不长,俄乌冲突,欧美制裁,港股躺枪。

我自己手里的腾讯、美团、小米和飞鹤,不断刷新低点,港股打新的利润也被吞噬了不少。

不禁反思:中概股,路在何方?

01

犹记得2020年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真正投资赚大钱的机会,其实都在生活之中,现在回头看,这篇文章依旧挺有参考价值。但现在我又有了更宽的视角。

那一年,美团的股价从疫情后的80左右,一路涨到了年底的300多,甚至在2021年初来到了460的高点。

但这是建立在疫情之下美国大放水,全球资产价格暴涨的前提之下的。

同一个时间段里,腾讯、阿里、B站、小米等公司都有着不俗的涨幅,无非是哪个涨得多、哪个涨得少的区别。港股打新也在这一年迎来了巅峰。

同理,牛市涨得最多的,熊市也跌得最惨,腾讯跌了大概一半,而美团跌下来了70%多,B站则是可怕的85%……

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

最怕就是存在惯性思维,锚定着股价的高点来安排自己的投资,殊不知,那个大放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在高点附近被忽悠进来的吧?

这是下跌的第一层原因,纯粹是因为前两年涨得太多啦。

02

股价有放水的时代,企业也有自己发展的时代。正如海尔的张瑞敏所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互联网公司已经走过了它们最辉煌的时代。

其实我最早听说互联网巨头们值得投资,是在2016年,只可惜那时青春年少、囊中羞涩,也没有啥好的渠道,就这么放弃了。

现在的话,时代变了啊。

行业从增量竞争变成了存量博弈,这一点从电商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内卷就不难看出端倪;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互联网+的时代,它们可以肆意扩张、不受约束。而自从蚂蚁 科技 上市被停之后,反垄断的大旗便一直飘扬。

政策的力量,相信我们从在线教育行业的消失中,可以感受的到。

因此市场变得风声鹤唳,一旦有什么利空,就是比谁跑得快。

03

最后一点原因,便是 中概股所在市场的特殊性 。

大部分中概股都在美股,这源于前些年中美关系的稳定。随着2018年贸易战的开启,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中美博弈,可能中概股在美股的辉煌已经成为一段特殊的 历史 记忆了。

虽然很多中概股来到香港二次上市,但HK的地位现在也很微妙,因为它的主要力量是外资机构,它们控制了大部分的流动性。

现在港股每天的成交额非常小,不及2020年时的一半,流动性不足,估值自然随之陨落。

综上所述,投资中概股,单纯分析公司是不够的,必须要综合考量。

它们的成功是时代的馈赠,它们现在的落寞,也是时代的烙印。

回到我们个人身上,应该如何抉择?

04

市场总是极端的,热捧的捧上天,不看好的踩入地,估值要么乐观的要死,就像去年的新能源,要么悲观的要死,就像现在的中概互联。

以腾讯举例,现在的PE是16,基本是上市以来的最低值,中报和三季报依旧能维持30%左右的利润增长,属于大象跳舞的水准。

即使年报增长不及预期,也基本可以定性,现在的估值是低估了的。不考虑估值回归正常水平的话,拿着至少也能享受公司的业绩增长。

但到现在已经低估一年了,最大的问题是: 我们不知道还会继续低估到什么程度,以及低估多久。

所以投资中概互联最佳的方法,就是定投A股的中概互联或者是港股的恒生 科技 。

如果前期浮亏较多,只能说定投开始得太早了……现阶段更应该继续坚持。

定投难就难在长期坚持,就怕在底部不敢买了。 要知道,后期涨上来后,最赚钱的一定是在底部坚持买入的那些份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乘财富之船,达自由之岸---

军工股票龙头股排名前十

排名前十的军工股票龙头股分别是:

中航西飞A股的代码为000768,股票的发行方是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7年6月26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892.6亿元。

中航机电A股的代码为002013,股票的发行方是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4年7月5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613.4亿元。

中航光电A股的代码为002179,股票的发行方是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7年11月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022亿元。

中航科工A股的代码为02357,股票的发行方是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3年10月3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391.74亿元。

中航沈飞A股的代码为600760,股票的发行方是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6年6月4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482亿元。

航发动力A股的代码为600893,股票的发行方是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6年4月8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564亿元。

航发控制A股的代码为000783,股票的发行方是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7年6月2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364亿元。

火炬电子A股的代码为603678,股票的发行方是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7年12月2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341.7亿元。

光威复材A股的代码为300699,股票的发行方是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2年2月5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385.8亿元。

航天彩虹A股的代码为002389,股票的发行方是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1年11月3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211.6亿元。

中概股雪崩,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

过去一周,虽然A股的抱团股在暴跌之后开始有止跌企稳反弹的迹象,然而大洋彼岸的中概股却遭到了血洗。

根据一些媒体统计,美股市值前20的中概股在过去一周累计蒸发了187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都1.2万亿元。

单纯看数据我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腾讯音乐的走势。

百度的走势。

爱奇艺的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些热门中概股上周的走势普遍特点就是,前期一直涨,但连着3天暴跌,有的甚至3天直接腰斩跌了一半。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这些中概股的走势,跟A股抱团股春节前后的走势很相似。

春节前一直涨,春节后就连续暴跌大半个月。

区别是A股因为有10%的涨跌幅限制,所以是大半个月持续下跌,普遍跌了超过30%,也有跌了一半的极端走势。

而美股因为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碰到这种崩盘式走法,直接3天就跌去一半,是一步到位。

我之前在分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以及A股抱团股下跌的时候,曾经跟大家分析过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这是双方这种金融战攻势所造成的结果。

也就是A股抱团股如此极端下跌,是美国这些外资,勾连场内一些内资,来对我们金融市场进行攻击。

这本来也只是某种可能性的猜测,并不一定如此。。

不过在A股抱团股崩盘式走完后没多久,大洋彼岸的美股里的中概股也出现这样的极端崩盘式走法,那这还是巧合吗?

虽然媒体今天报道披露,本次中概股雪崩走势里,损失最大的是一个韩国人管理的基金。

但这只是公开数据披露的明面上的损失里能找到的最大单一实体,究竟谁才是本次中概股雪崩的砸盘元凶,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虽然不知道具体谁是资金面的砸盘元凶,但毫无疑问美国才是主导这次中概股雪崩的真正凶手,因为导致这一波中概股大幅度下跌的,就是美国近期出台的一个法案。

3月24日美国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

而就是在这一天,腾讯音乐大跌27%、唯品会跌21%,爱奇艺跌20%,小鹏 汽车 跌15%,理想 汽车 跌13%,迅雷跌12%……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中概股开启连续3天大跌的走势。

所以,我们即使先不考虑是谁在集中砸盘的情况下,基本也可以推导出一个明面上合理的一个脉络。

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发中概股抛售潮,导致市场资金出现集中踩踏。

在踩踏过程中,一些基金出现高杠杆运行的风险放大现象,进一步加剧踩踏。

最终一位韩国人管理的明星基金在周五出现爆仓,导致市场出现天量砸盘,创下罕见的成交量,进而让中概股里出现一批短短3天就跌去一半的走势。

并且再这位韩国人管理的基金爆仓后,中概股在上周五才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出现一波反弹。

在不做进一步猜测的情况下,基本上这就是整个事情的明面脉络。

即使是公开的事情,毫无疑问美国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这场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在去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事情轰动美国资本市场后,当时特朗普政府是迅速提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去年5月份,美国参议院是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且特朗普是在去年12月18日签署了该法案。

之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修正案在今年3月24日才被美国SEC正式通过。

所以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仍然是特朗普遗留下来的中美关系的负面资产之一,就是奔着破坏关系来的。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之所以威力这么大,因为里面内容规定,若美国PCAOB(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3年无法对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进行审计核查,公司也无法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可能被要求退市。

这个法案的惩罚力度,就是可以按照其认定的标准,让特定企业强制从美股市场里退市。

可能有的人认为,既然要在美股上市,那么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也很正常吧,特别是瑞幸咖啡造假的事情出来后,这样的声音也挺多的。

然而问题在于,不同国家的公司,要接受哪家会计公司审计本来应该是企业自身的自由,美国现在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接受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本就是比较霸道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这跟我国的法律是有冲突的,涉及到执法权的问题。

此外,最关键是在去年7月13日,特朗普政府计划单方面终止我们和PCAOB签署的执法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进一步打击美国信披规定下的中概股。

除此之外,这份法案最险恶的地方,就是要求在美股上市的企业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并且这也给美国这种“主观认定”的空间,也就是美国可以单方面认定某个企业是外国政府控制的,就不允许其在美股上市。这给了美国很大这种主观恶意发挥的空间。

所以这个法案首先最直接打击的就是在美股上市的国企,而对其他中概股的影响本来照理说应该也没那么大。

然而,从过去几天中概股的崩盘走势看,市场的解读似乎要显得更加悲观。

市场这种崩盘式走法,完全就是把这些中概股都当作潜在退市对象,才会走得如此极端。

虽然明面上消息没有表明,中概股可能出现大面积退市的现象。

然而,场内大资金总是先知先觉的,总有一些“聪明资金”是消息比较灵通的。

所以当前中概股这种崩盘式走法,确实已经是某种“金融战”的表现形式结果。

(2)进一步猜测

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猜测。

如果我们把当前中概股的崩盘式走法,只是市场资金自发因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个利空而出现的踩踏式崩盘下跌。

但这样一种说法,解释不了几个疑点。

1、《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去年5月份就提出的,并且再去年12月就被特朗普签署的,其内容早就被人们广泛所知。照理说,这样一个大家早有预期的事情,应该产生不了这么大的效果。

去年12月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被特朗普签署的时候,也没看到有中概股出现这样崩盘式下跌,反而出现大幅度上涨。

2、基金踩踏,出现多杀多走势,只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只有股价连续大幅度下跌后,才会出现基金爆仓而出现踩踏式崩盘。这属于火上浇油,但不能把股价一开始大跌的原因,归结于基金踩踏,或者场内大户爆仓。

3、找不到最早集中砸盘的神秘资金元凶。

按照美股以往经常出现的一些操作套路来说,通常都是场内资金会利用一些消息面的信息,来对股市做人为操控,属于资金和消息面的配合。

所以,中概股这次惨遭血洗,除了消息面上的诱因之外,也必然是有场内大资金集中砸盘,才能出现这样极端走势的结果。

那么究竟是谁砸盘呢?

(3)谁在砸盘

下面这个报道,有提到一些关于谁在砸盘的信息。

这篇报道引用彭博和金融时报的一些报道称,在周五美股开盘之前,市场就有传言称一股庞大的抛售资金集中攻击美国的中概股,这些神秘抛售的资金总额高达190亿美元,上千亿人民币。

其中仅仅高盛一家,就卖了105亿美元。

当然,不能这样就说是高盛在砸盘,因为高盛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据说是因为周三和周四两天中概股普遍跌了30%后,有大量这种基金出现大面积爆仓,需要被强平,所以周五中概股才创下一个成交天量。

也就是被强平的这些基金,很多是通过高盛来进行抛售的。

然而问题在于,这篇报道也只是说明周五这种成交天量的来源,但并没有说明周三和周四这波下跌开始之始,究竟谁是最早在集中砸盘的,这个我是没有看到有相关报道。

但不管是谁在砸盘,既然是在美国市场,那肯定是美国大资本是最早集中砸盘的,这个想都不用想。

A股的抱团股崩盘式下跌,因为外资还能勾连一些内资,有这些金融木马当掩护,所以一说起外资在砸盘抱团股,还比较有争议,很多人不信。

但在美股市场里,中概股这样崩盘式下跌,砸盘的肯定是美国大资本,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次暴跌之前,中概股在过去一年里,普遍都出现大幅度上涨,有的甚至涨了好几倍,本来就有庞大的获利筹码,所以一些大资本砸盘起来,丝毫不手软。

这种恶意大幅度拉涨形成泡沫化资产,然后借助利空消息来集中砸盘收割韭菜。

这样的收割手法,其实跟A股里的抱团股是一模一样的。

(3)受害者

本次中概股遭血洗,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一直持有的股东和投资者们。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市值最大的前20家中概股,过去一周就蒸发了1.2万亿元的财富,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自己,还有上市公司的股东们。

在暴跌前把股票卖掉,或者暴跌第一天就参与集中砸盘的资金,才能把过去这一年暴涨的利润给赚走。

大大小小的受害者很多,不过今天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时一名韩国人。

这名韩国人叫做Bill Hwang,他也是一名比较有名的基金经理,他以前是老虎证券的亚洲基金创始人。

2010年,Bill Hwang就曾经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禁止在港股交易。

后来Bill Hwang就在2012年转战美股,并以2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创立自己的基金,随后只用了8年的时间,Bill Hwang就将其规模扩大到了150亿美元。

Bill Hwang是一个激进的杠杆爱好者,一般都是用五倍杠杆在常态化操作,也就是他管理的150亿美元的基金,影响着75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已经算是体量比较大的一家基金。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

Bill Hwang靠杠杆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却也因为杠杆而一夜爆仓,血本无归。

本来Bill Hwang在这次中概股暴跌之前,今年因为高杠杆运作,已经有了200%的收益率。

但他并没有选择落袋为安来获利了结,而是选择继续高杠杆运行。

然而他重仓的股包括百度、唯品会、腾讯音乐,都是本次暴跌的个股。

除此之外,他还重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

而由于Bill Hwang爆仓,ViacomCBS与Discovery这两只非中概股的纯美股,也在最近这3天出现跟中概股一致的暴跌走势。

Bill Hwang也因为150亿美元的资金被一夜强平爆仓,被人们称为史上单一个体单日亏损最多的人。

不过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天亏了150亿美元,是3天亏了150亿美元,当然,这也是相当多了。

然而,今天报道Bill Hwang的很多外媒,我觉得有点问题。

那就是他们居然把本次中概股砸盘的元凶,把这个黑锅扣在了Bill Hwang身上。

我觉得这是比较滑稽的甩锅。

你们见过哪个收割韭菜的大资金,砸盘把自己给砸死的?

Bill Hwang是属于被收割掉的超级大韭菜,属于被砸死的对象。

至于谁砸死他的,其实才是真正导致这波中概股暴跌的元凶。

回到本文开头的结论,虽然我们基于信息的不对等,没办法知道在3月24日集中砸盘的这个华尔街大资金究竟都有谁。

但毫无疑问,主导推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出来的美国政府才是真正血洗中概股的幕后元凶。

而且发生在美股市场上的事情,多多少少基本都会扯到那些华尔街大资本身上,随便砸个石头下去,没有一个资本的屁股是干净的。

这就是美国有组织、有预谋、有目标的一次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劫掠行为,将其引申出来,我们春节后的A股抱团股闪崩走势,这些华尔街之狼的嫌疑毫无疑问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把视野和格局再放到更高的位置,从当前中美两国的博弈里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过去一周针对中概股的血洗,实际上只是中美两国过去一周激烈博弈交锋中的一环。

也是我们上周五在阿拉斯加跟美国摊牌式会谈之后,双方更加激烈针锋相对的其中一个战场。

所以我是一直说,在当前这个多事之秋,我们一定不要贸然去在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上随便晃悠,不然是很容易变成炮灰的。

美股的这些中概股,其实是有很多国内的散户购买,并且有一些这种追踪美股的国内基金也是因此损失惨重。

这都是这场宏观战场上,被当成炮灰给收割走的。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财富安全,为我们自己的钱包负责,我还是建议大家近期做这种投资决策的时候,还是能够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炮灰,才有机会成为守株待兔的猎手。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