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15年8月份股市熔断的简单介绍

  • 财经
  • 2022-12-27
  • 1589
  • 更新:2022-12-27 08:20:32

本文目录一览:

股市熔断是哪一年事件

中国股市实行熔断制度是在2016年。股市熔断指的是股票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重新界定合理的熔断价格,并且熔断价格也标志涨跌幅度最高时的价格区间。股市熔断的目的是更好的完善和规范股市管理。在发生股市熔断起的十五分钟之内不允许任何股票交易操作,在2016年刚实行股票熔断机制之时就出现了一天之内两次熔断的情况,这也表明了我国股市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拓展资料:

1、所谓的“股市熔断”实际上就是一种熔断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股市为了防止风险而设置的一个峰值,当达到峰值的时候,就会触发股市熔断,在这之后,股市的所有交易都会暂停甚至是停止。其实,股市熔断的原理和保险丝的原理是很相似的,都是在达到峰值之后,做的熔断保护。

2、目前来看,国外股市的熔断机制还是相当成熟的,但国内的熔断机制相对就要差一些,之前还有熔断机制,现在已经几乎没有熔断这一说法了。2015年12月4日,中金所以及深交所,这两所国内顶级股市就发布过一个关于指数熔断的规定,当时所设定的熔断基准指数是沪深300指数,熔断数值分别设定在5%和7%,这项指数熔断的规定,在2016年的1月1日正式实施。

3、当时之所以会出台这个指数熔断的规定,是因为当时国内的股市行情相当严峻,出于暴跌的阶段,出台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风险。也就是说,当大盘跌落到5%的时候,股市就会暂停交易,暂停的时长为15分钟,接着开始继续交易。如果大盘接着跌下去,一路跌到7%的时候,当天的股市交易就会全部被叫停。出乎意料的是,政策实行的当天,就不太乐观,当天的股市因为暴跌到7%,而被迫提前收盘。

2015年股市熔断是哪一天

熔断机制是2015年12月4日由上交所、深交所等提出的股市政策,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断”。早盘,两市双双低开,随后沪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点与3400点,各大板块纷纷下挫。

午后,沪深300指数在开盘之后继续下跌,并与13点13分超过5%,引发熔断,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之后,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并与13点34分触及7%的关口,三个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市。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8日暂停,现在已经取消。

扩展资料: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例如比较显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气、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后,中国证监会逐渐提出要解决国有股的不能流通问题,要盘活国有资产,曾先后出台了一些方案。

但由于在当初的上市发行环节,流通股东以超高市盈率购买了流通股,而出台的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因此市场以走熊而对“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作出市场反应。后迫于市场的压力,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国证监会再次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其实质仍然是国有股减持,不同的是,这一改革以消除股权分置为目标,连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进来,由此引发了市场极大的不认同。

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因而在2011年,中国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冠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到几年前的原点2228点。

2015年股灾熔断了几次

2015年股灾熔断了4次。

(1)6月19日周五,第一次暴跌,指数下跌307点,跌幅6.42%,指数报收4478点,出乎大部分人之意料,各大媒体舆论开始聚焦股市关注的巨幅波动。

(2)6月25日周四,跌162点,跌幅3.46%,大面积股票暴跌,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很多朋友短线离场。

(3)6月26日周五,跌334点,跌幅7.4%,报收4192点,创业板暴跌9%,2000多只股票跌停,短期调整近1000点

(4),6月30日周二:在密集利好推动下,沪指当日上演惊天逆袭。早盘沪指小幅反弹后,再次暴跌,一度跌破3900点,

a股熔断是哪一年的事情

a股熔断是2016年,熔断机制是A股在完善股市制度上的一次失败探索。

2016年1月7日,注定是被载入A股历史的日子。7日早盘两市大幅低开,开盘仅12分钟,沪深300指数暴跌5.38%,触发熔断机制,两市暂停交易15分钟。9时57分起开始恢复交易后,股指直线下探,沪深300指数达到7%的阈值,二次触发熔断,A股提前收市。全天交易仅15分钟,创造历史。

拓展资料:

“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是指为控制股票、期货或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为其单日价格波动幅度规定区间限制,一旦成交价触及区间上下限,交易则自动中断一段时间(“即熔断”),或就此“躺平”而不得超过上限或下限(“熔而不断”)。

狭义则专指指数期货的“熔断”。之所以叫“熔断”,是因为这一机制的原理和电路保险丝类似,一旦电流异常,保险丝会自动熔断以免电器受损。而金融交易中的“熔断机制”,其作用同样是避免金融交易产品价格波动过度,给市场一定时间的冷静期,向投资者警示风险,并为有关方面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赢得时间和机会。

国外交易所中采取的熔断机制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熔即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交易暂停,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买卖申报在熔断价格区间内继续撮合成交。国际上采用的比较多的是“熔即断”的熔断机制。

我国股指期货拟将引入的熔断制度,是在股票现货市场上个股设置10%的涨跌幅限制的基础上,为了抑制股指期货市场非理性过度波动而设立的。按照设计,当股票指数期货的日涨跌幅达到6%时,是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的第一个熔断点,在此幅度内“熔而不断”,在到达“熔断”点时仍可进行交易10分钟,但指数报价不可超出6%的涨跌幅之外。

10分钟之后波动幅度放大到10%,与股票现货市场个股的涨跌停板10%相对应。

熔断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曾在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这一规定在1983年被废除,直到1987年出现了股灾,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之内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由于没有熔断机制和涨跌幅限制,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这一天也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

1988年10月1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熔断机制。根据美国的相关规定,当标普指数在短时间内下跌幅度达到7%时,美国所有证券市场交易均将暂停15分钟。

2015年6月份,中国股市出现了一次“股灾”,股市仅用了两个月从5178点一路下跌至2850点,下跌幅度近达45%。为了抑制投资者可能产生的羊群效应,抑制追涨杀跌,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将使得投资者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传播信息和反馈信息,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价格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从而防止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国证监会开始酝酿出台熔断机制。

有话要说...